人在社会当中,离不开与人交往,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以道德和伦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邻里关系。古语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古人认为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原则,而行善、行道之人才是真正有福的。古代仁人君子善待、包容他人,扶危济困,留下了许多小故事。以下为其中几例。
陶渊明移居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一首《移居》诗中写道:“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他选择移居南村,是因为他看中了这里有很多“素心人”,希望能和这些人朝夕相处,“素心人”是指内心纯净、朴素之人,陶渊明每日躬耕陇亩、赋诗言志、安于贫、乐于道,也正是这样的人。诗中还记述了他在南村与邻居的友好关系:“邻里时来往,抗言谈往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常与邻居们一起探讨诗文与人生,大家直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了好文章一同欣赏,有了疑难不解的问题互相切磋分析。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的邻里关系使彼此之间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染,获益匪浅。
司马徽让猪
东汉时的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一位善于识拔贤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徽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后来人们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这也是人们对他清雅、纯明的品性的赞扬。
訾汝道善施
元代时德州齐河人訾汝道,平日乐善好施,以善行闻名乡里。同乡刘显等人贫困无法维生,訾汝道一一分给他们一些田地,让他们收地租维持生活,直到他们终老把田地收回去。有一年瘟疫流行,当时人们传说吃一种能使人发汗的瓜病就好了,訾汝道买了很多瓜,带上粮食,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一户户亲自送去,救治了很多人。他曾经在春天把麦子、高粱借给人,等到丰收年景再收回,不收利息;如遇到歉收之年,借债人无粮偿还,訾汝道就把借券焚烧了,不要他们归还。他对家人说:“积累粮食本来就是为了防备饥荒,所以如果遇到灾荒年景,一定要帮助贫穷的乡亲。”
杨翥卖驴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骑驴上朝或外出。他对驴子很喜欢,每天上朝回家,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眼看那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饮食也明显减少,父母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听后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古语云:“里仁为美”、“睦乃四邻”、“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指出人们做事要以道义为衡量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仁爱之心,同情、关爱和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这是人德行修养的体现,这也是善化他人,播种善因,使社会拥有和睦温暖的人伦关系,这也是成为社会正义的基础。
来源:明慧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