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的恶人和不拜佛的好人:佛会保佑哪个?(图)

作者:千帆 发表:2025-04-15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拜佛的恶人和不拜佛的好人:佛会保佑哪个?
只有用实际行动去实践佛法才是真修者。(图片来源:Adobe Stick)

一个虔诚拜佛但坏事干尽的人和一个从不拜佛但做善事的人,佛陀会保佑谁呢?今天我们用佛经中的一个小故事来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在佛陀还在世间生活的那个时期,舍卫国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叫善生,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念经,又是供奉香花又是虔诚叩拜,但是他非常贪图钱财,甚至不择手段敛财,还干些偷鸡摸狗的事。他心里想我每天这么虔诚地礼佛,佛陀肯定能保佑我的。就好像只要虔诚拜佛,做什么坏事都可以被原谅,佛陀还能保佑他发大财。

另一个人叫恶生,他从不念经文,也不点香烛,但他为人正直,是个热心肠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他说每天的生活就是修行,干嘛非得用行动和形式来表达呢?有一天善生看到有人掉河里了,心想救人哪有礼佛重要?我急着赶路去礼佛呢,而恶生则毫不犹豫跳进河里救人,但汹涌的河水把恶生卷走了。

大家对这件事议论纷纷,有的说恶生从不礼佛,这下遭报应了,也有的人说,毕竟他是为了救人啊。这时正逢佛陀带着阿难等弟子在城中化缘,阿难听到这事,忍不住问,师尊,一个天天礼佛却做恶事,另一个从不礼佛却干好事,您到底会保佑谁呢?众弟子听到这个问题一下来了精神,期待着佛陀的回答。

佛陀望着众弟子说,阿难啊,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一个人口中经常念叨着医生的名字,可不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另一个人呢,从不把医生挂在嘴边,但却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调养身体,你说说,这两个人谁能把病治好呢?阿难低下头思索了一会儿回答到,那肯定是后者能治好病啊,光念叨医生的名字有啥用,得好好听医生的话,好好调养好好吃药才行。

佛陀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修行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礼佛拜佛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罢了。要是一个人不能从内心生起慈悲之心,不用用实际行动去做对众生有益的事,那就算他每天不停地礼拜,一点用也没有。反过来,就算有的人从不拜佛,但他心里一直存着善念,行为上利益众生,那他其实就是在修行佛法啊。

这时一个长者匆忙赶来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恶生没有死,被下游的一个渔民救起来了。众弟子望着佛陀问,师尊,是否是您保佑了恶生?佛陀的眼光变得深邃,缓缓说道,外相如草芽,内心如种子,草芽就算长得再茂盛,要是没有种子,到最后还是会枯萎的。

说完佛陀望着大家语气变得郑重继续说道,我观察世间修行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六种,第一种人,嘴里不停念佛号但心里全是恶念,他们表面上看起来特别虔诚,但心里充满了贪嗔痴三毒,他们的言行和佛法倡导的完全背道而驰。这就好比有人嘴上说要让水变清澈,但手不停捣着污泥,怎么可能看到清澈的倒影呢?他的行为和内心的想法完全矛盾,不是真正的修行。

第二种人只想着通过拜佛得到神通利益,却从不考虑解脱的大事,他们去拜佛,心里想的却是世俗的东西,比如希望通过拜佛获得财富,让自己大富大贵,或者想求长寿,再不然就是想消灾避难,他们从不思考生死轮回这种根本性的问题。他们的这种礼拜,说白了就是一种世俗的交易,拿自己的礼拜和佛做交易,想要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这和佛法的真谛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三种人太过于执着形式,却忽略了佛法的实质,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礼拜的形式上,供品要买得多丰盛,念经要达到多少遍,拜佛的姿势要多标准,他们觉得只要把这些形式做好了就是在修行佛法了。可他们却完全忽略了佛法的核心——明心见性,了悟自己的真实本性,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他只知道盯着药瓶的包装看,觉得药瓶好看病就能好,却死活不愿意服药,你们说这样怎么可能把病治好呢?

第四种人打着佛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甚至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他们利用大家对佛法的信仰,干一些骗人的勾当,有的到处去骗取钱财,有的谋取名利,到处宣扬自己和佛有什么特殊关系,抬高自己的身价,甚至还有更过分的,藉着佛法的名义去做害人的事情,这样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对佛法的亵渎,不但不会得到佛陀的加持,反而会因为自己做的这些坏事种下恶因,以后肯定会得到恶果。

第五种人对经典倒是了解得很多,说起佛法来头头是道,可就是不把这些道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比如他们明白忍辱的重要性,但是稍微听到不好听的,就马上大发雷霆,根本忍不了。这样的人就像是把美食的配方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从来不下厨去烹饪,他只是知道理论不去实践,永远体会不到佛法带来的真正的好处。

第六种人特别傲慢自大,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他们每天也在拜佛,但从不想通过修行让自己变得更好,这种人就好比在铜墙铁壁上种花,不管怎么努力,花也种不活,因为他的内心没有给佛法生长的空间。

众人听了佛陀的这番讲解,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大家都在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犯以上六种错误,过了一会儿,一个老者问道,师尊,到底哪种人能得到佛陀的加持呢?佛陀温和地说,能得到加持的人首先内心真诚,对佛,法,僧三宝要有信心,不能有丝毫怀疑;其次要明白因果的道理;再者要精进不懈怠,不但要努力学习佛法还要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心里要充满慈悲,不能光想着自己解脱,还要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样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每天拜佛,他已经在实践佛所行的道路,做着佛所做的事了,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到佛法的护佑,

阿难听到这里说,我明白了,礼佛只是修行的一种形式,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还有平日里的行为表现。佛陀看着阿难,点点头说正是如此啊,佛法就像那广阔无边的大海,不会拒绝任何一条河流汇入其中,佛心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它只照见人心的本质,不会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不要执着于是否礼佛这样的形式,而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否清静,行为是否在利益他人。在场的众人包括善生听了这番话深受启发,真正明白了拜佛的意义。

善生特别惭愧,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错误,从那以后他痛改前非,不但继续礼佛,他开始实实在在地去行善积德,不再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安宁,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从自己内心深处来的。

而那个被救起来的恶生后来也听闻到了佛陀的教诲,明白了形式和本质的关系,从那以后他开始认真学习佛法,更深入地了解佛法的智慧,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一直以来的善举,后来他成为佛陀的忠实弟子,但他始终牢记着,真正的修行不在外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以及行为的善恶。

最后佛陀告诉大家,真正的拜佛不是简单地在佛像前磕几个头,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实践佛法的智慧。真正的菩提不是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寻找,而是在这充满烦恼的世间修出一颗清静的心,不管那个拜佛作恶的人还是那个不拜佛行善的人,最终都要回归到修心的这个本质上来,因果报应丝毫不差,修行的关键就在我们心里,只有实实在在地去行善积德,才是与佛最近的距离,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得到佛的护佑。



责任编辑:申思茗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