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糟蹋汉字不成,又改糟蹋诗词了!

作者:丝晨 发表:2009-12-08 04: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教育部有些人最近似乎脑子不太正常--前几天他们冒充民意要修改汉字写法,刚刚被真正的民意打了回去,这回又要糟蹋古诗词了。9月8日,教育部宣布向社会征集"古辞新韵",也就是用流行歌曲来唱古典诗词。

用流行歌曲来唱古典诗词,当然可以,而且有成功的先例。邓丽君的《虞美人》、安雯的《月满西楼》,都很好地演绎了原词的境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弘扬传统文化,理应支持。但是可惜,教育部那些人根本不是这样想的。

记者采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得到的说法是---

教育部不排斥R&B、电子这样的西洋音乐形式,只要能编得好、流行得开,让大家能记住诗文就行;歌词不必和原诗词一字不差,可以在展示诗词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加一些字,甚至加几段词。

难以想象,用摇滚乐来唱李白、杜甫的诗,用电子乐来演奏苏轼、辛弃疾的词,用碎嘴饶舌乐来唱韦庄、晏殊的小令,会是何种的不伦不类。中国诗词,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带着中国文化的营养和色彩,具有中国式的风格和气质。西洋文化和中国文化风格迥异,硬要掺杂到一起,一定会造就一个不中不西的文化怪胎出来。

一首中国诗词,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世界,绝不仅仅是那几十个字而已。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西洋文化无法演绎的。即使因为歌唱而勉强记住了诗词内容,诗词的意蕴也已经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还谈何弘扬?简直是糟蹋。

中国诗词,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和格律限制,甚至连声调平仄都要讲究。如果真如教育部所言,为了流行,可以随意更改诗词字数、加字,那流行开来的还是诗词本身吗?恐怕只是挂着诗词的羊头卖流行歌曲的狗肉吧?这样只能破坏中国诗词的内在美感,玷污它的高雅名声。

教育部发起的"古辞新韵"运动,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反文化的。

感受一下中西杂交风格的唐诗吧--

第一段(饶舌风格):

嘿,老杜!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嘿,工部,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

别对着我笑,我远在东吴,

别对着我哭,你别装无助。

......

恩恩怨怨,没人会认输。

舞文弄墨,一点都不酷。

笑一笑老杜,快乐会无数。

喝完了这壶,你赶紧上路!

第二段(杂烩风格)

两个黄鹂鸣翠柳,鸣翠柳哇鸣翠柳哇(背景和声:公的母的全都有哇)......

一行那个白鹭哇上呀嘛上青天啊(背景和声: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天)

我家的窗户吹进来西岭的千秋雪(背景和声、京剧味的: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积雪还不融化?)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对门开往江苏的破船?(背景和声、船工号子:摇哇摇哇摇哇摇......)

第三段(饶舌风格)

呛呛cei 呛呛cei,

老杜你快来江苏玩一玩。

要向前看不向后看,

要向好看不向坏看。

一路过来要很费力气,

但你的目标还是要继续

我在苏州等着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