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精神——“书圣”王羲之(图)

作者:李子瞻 发表:2009-08-25 08: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我国东晋时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其字飘逸而端庄,真率而蕴藉,自然生姿,又给人以静美之感,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写字,七岁时字就写的很端正了,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藏书中发现有前人写的《笔论》,便悄悄的拿出来认真阅读。他父亲发觉后,恐他看不懂,就对他说:"等你长大了,我会给你看的。"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孩儿看这书、教孩儿书法吧?"他父亲高兴的说:"好吧。你一定要记住学书法不仅仅局限于笔端纸墨之间,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写字与做人的学问。只有人品高尚,书法才能超凡入圣。"

王羲之牢记父亲教导,日夜阅读各种经书和《笔论》,勤学苦练,因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他做人诚实,举止稳重,书法上博采众长,兼善隶、正、行、草各体,尤善隶书。

相传王羲之有一次来到了神奇秀丽的天台山,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但他对自己所写的字还不满足。忽见来了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的对他说:"你的字写的不错呀!"王羲之说:"哪里!笔力不足,请您多多指教。"老人拿起笔写了一个"永"字,说:"我看你志坚心诚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把这个'永'字写好,书法的真功夫就在其中。"老人给他一笔一笔讲解笔划和架子结构,并告诉他写字要净心、要永远保持高洁的心境。王羲之顿觉心明眼亮,连连拜谢先生教诲之恩,再看时老人已飘然离去。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的传来:"卿的书法感动我,我乃天台白云......"王羲之得白云先生指教后,练字更加勤奋,就住在山中一个岩洞里静心抄写了道经《黄庭经》,这是一部道家修道之书,他的书法笔势也更加开放俊明,结构严谨。

一次,晋元帝要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在雕刻时非常惊奇,字迹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众人赞叹说:"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成语"入木三分"即源于此。)王羲之因才华出众,被朝廷任命担任过刺史、右军将军等(人们也称他王右军)。他淡泊名利,爱民如子,到任会稽郡守时,正值当地遭受旱灾,他先行开仓赈饥,救助百姓,然后详细列灾情上报,多次上书要求减免赋役,为民请命。虽身为地方官,但对国家政治弊端和百姓宿愿的大事,每每直言上谏,因此而触怒权贵,他毅然辞官不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王羲之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虔心信道、修道,他的美文妙笔《兰亭序》、《十七帖》等,堪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灿烂的瑰宝。他以纯正的心感受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美,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印证到书艺上,在《书断》中说:"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兰亭》诗中说:"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在给友人的信札《十七贴》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尊道爱民的思想。他这样总结作字"凡书贵手沉静,含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认为静心凝神,心正气和,才能写好书法。

王羲之书品亦如人品,清秀超逸,精妙绝伦。李白称赞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王右军》)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称其性格"以骨鲠称",骨鲠意即耿直、正直,并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提倡天下学习他的字体,尤其隶书。王羲之身处乱世,能够坚守信仰和节操,不事权贵,人们认识王羲之的书法之美,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作为文人应具有的正气和风骨。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