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醉影戏红尘 “荒唐王爷”救命诗(组图)

作者:念远 发表:2025-04-13 1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紫禁城
紫禁城,月光下的金瓦红墙藏了多少秘密?(图片来源: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清宫深处,权谋交织,金瓦红墙掩盖了不知多少秘密。

乾隆十八年初夏,紫禁城上空一轮银盘似的明月悬挂夜空,静静俯视着世界。月光穿过和亲王府精巧的窗棂,洒在檀木案几上,照出一只雕有龙纹的金樽,金樽里盛着清冽甘醇的台郎美酒。

案前,一位身着紫色锦袍的男子执笔沉思。他已年过四十,鬓角略见白霜,却不减当年的潇洒风姿。他摇晃着酒杯,眸中带着微醺的光芒,望向窗外一片沉静的月色。

他,是和亲王弘昼,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的胞弟。少年时,他与四哥弘历一同读书练字,一同成长于宫墙之内,而今一个贵为九五之尊,一个却仍在红尘中饮酒做诗,像是脱离了皇族轨道的普通人。

“王爷,时辰已晚,歇息吧。”老仆阿德捧着外衣低声劝道。

弘昼饮尽一杯,轻笑:“若连这金樽中的台郎也不可尽饮,那这皇城之内,尚有什么是可取的?”

阿德微微叹息,早已习惯了这位主子的“荒唐”。但谁又知道,这所谓的荒唐,其实是活命的铠甲?

弘昼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12年1月5日),他的降生之年,正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最激烈之时。他未直接参与这场宫廷厮杀,却几乎从懂事起便活在它的阴影下。

他看着父亲胤禛在众兄弟间脱颖而出,最终继承大统,是九子夺嫡的终极胜者。但胜利之后的雍正,带来的并不仅是太平。他从小记得父亲脸上永远的冷肃,那种警惕到骨子里的防范,那种对兄弟相残的极度厌恶,使得雍正帝一登基就实行“秘密立储”,以此断绝一切明争暗斗的可能。

弘昼也从雍正的做法中明白了什么。他知道皇权之下没有真正的亲情。最鲜明的例证,便是他的三哥弘时——曾被视为储君候选,却因牵涉党争,突然被削爵幽禁,最后抑郁而亡,年仅二十余岁。

那是一道刺进弘昼心底的刀痕。从那时起,他便知道,该怎么活。

后世人提到弘昼,少不了“荒唐王爷”这四字。

他爱饮酒,嗜“台郎”如命,称“日饮十杯”;他行事怪诞,曾为自己假办丧礼,披麻戴孝亲自躺入棺中,忽而“复活”大宴宾客;他喜游市井,与百姓豪饮,与文人雅士吟诗作对,哪怕身份尊贵也毫不在意皇室威仪。

可这些举动,真的是荒唐吗?

在那个兄弟易手成仇的皇族中,弘昼深知争无可争。雍正确立的“秘密立储制”断绝了弘昼也有过的政治报负,他早知弘历为内定继承人,故主动退出,以保全自身。他越是装疯卖傻,越让周遭放心。他用“疯癫”掩护自保,用“放纵”消解锋芒。他不争皇位、不建声望、不拉党羽,他只活成了一个最“无害”的皇弟。

故宫
故宫中和殿匾额上的“允执厥中”四字,是由乾隆皇帝御笔所题写的。(图片来源:Shizhao/维基百科)

乾隆初登基时,宫中确有流言,说弘昼才应是皇位继承人,甚至有人私下鼓动他举事夺权。但乾隆处理得极巧妙,只惩主谋者,并未牵连弘昼分毫。

虽然这是乾隆帝的仁慈,也更是对弘昼的深刻了解。他知道这个弟弟看似疯癫,实则无意权势。他的所有荒唐,是一场场戏。

正因如此,他的荒唐反而成了那个朝代中最不可思议的“赢家”。

“王爷!王爷!大事不好了!”阿德惊慌奔入屋内。

弘昼放下酒杯,神情微疑:“又是哪家酒楼闹出诗会,被御史参奏了?”

阿德脸色惨白:“皇上下旨,命您即刻入宫觐见。听说……有人上奏,说您在酒席上大言‘九五之尊,不过时运所致’。御前侍卫已在外候命!”

弘昼神色一震,片刻清醒。他知道这一次不同。背后,是一只早就盯上他的手。

养心殿内,乾隆面无表情,目光凌厉如刃:“和亲王,你可知自己言行⋯⋯近乎不敬?”

弘昼一揖到底:“皇兄明察,臣弟虽嗜酒好诗,从不敢妄议皇权。若有失言之处,愿领责。”

说着,弘昼取出一页纸,道:“臣弟不才,唯爱好饮酒作诗罢了,恭呈拙作一首,还望皇上赐教。”

乾隆接过,读着,沉默许久。想那乾隆当年也是喜爱诗词字画的,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一首小诗在手,沉吟不语的乾隆想起少年时和弘昼一同骑马射箭、研习诗文的光景,当然,也想起皇亲权贵们头顶永远悬着的那把剑……

他忽而明白,弘昼所有的“荒唐”,其实只是“清醒”的另一种面貌。

紫禁城
这是乾隆帝的仁慈,他知道这个弟弟,他的所有荒唐,是一场场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三日后,弘昼被再次召入宫。

乾隆目光柔和了许多:“五弟,那些话朕已查明,并非你言,乃有心人构陷。”

弘昼行礼致谢,却没有一丝侥幸之色。

乾隆叹道:“你那《金樽吟》,朕读过多遍。你虽醉酒红尘,却心明如镜。”

弘昼抬眼一笑:“臣弟不才,唯愿醉中写意,避开是非。”

乾隆点头:“朕准你继续饮酒作诗。但须谨言慎行,莫要再让小人钻了空子。”

弘昼躬身:“臣弟谨记。”

从那之后,弘昼依旧出入街头茶馆,依旧在清风园中饮酒作诗,依旧与文士谈笑风生。或许除了老仆阿德谁也不知道,每一次醉酒之后,他都要独自坐在月下,思索他那未竟的命运。

他的生命,是用“荒唐”在红尘上演的一场戏;他的诗,是用清醒换的一缕人间烟火气。

在清代宫廷权力格局中,能活过五十岁的皇子并不多。在兄弟之争中,死的死,废的废。

弘昼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图片来源:志清/看中国)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安然离世,享年五十八。乾隆亲自为他撰写祭文,谥号“恭”,封为“和恭亲王”。

在那个兄弟争位、血亲冷淡的皇宫里,他是少有活得清醒又善终的皇子。

不是他不争,是他看透了争;不是他醉,是他根本不想醒来。

弘昼请乾隆过目的那首诗,题为《金樽吟》,在后世被称为“救命诗”:

《金樽吟》

——爱新觉罗.弘昼(清代)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不过四句的诗作,却仿佛是一声声来自命运深处的低吟。“世事无常耽金樽”,看似饮酒之语,实则深谙人事难料、命运反复之理。皇权子孙遍天下,权位终归只一人,争得越多,衰得越快;“杯杯台郎醉红尘”则非单纯嗜酒,而是一种姿态——在权力之外,沉醉红尘之内。 “人生难得一知己”,可是弘昼在宫中无真情的冷宫岁月里吐出的心语? “推杯换盏话古今”,不过是他愿与人谈古论今,不谈朝政之心愿。

这首诗表面豁达,骨子里却是一位清醒者对命运的表白,也是诗人的生存之道。

三百年过去,它依旧在尘世中流传。字字如酒,句句如刀。写尽了一个“荒唐王爷”的一生,也刻画出一个清醒者的孤独。

在那个宫墙深处,每个人都在争,而他坦然地活着。他活成了最不像王爷的王爷,却也活成了那个时代最聪明的清醒者。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