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读经 远去的中国历史

作者:李新 发表:2008-12-06 19:4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先贤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魂宝,这些经典之作,历久不衰,万古常新。它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润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田,使他们成为爱国、爱民、爱大自然、爱生活的正道直行的人。古人十分重视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也认识到国学启蒙教育,会成为少年儿童终生享用的精神财富。并且科举制度选举人才也远远不断从其中诞生。影响之广泛,之深远,之巨大,已见端倪。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读经活动,借鉴一些可行有效的方法也许会给中国带来从新的思考。"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义》、《弟子规》、《孝经》等启蒙读物;还有如唐诗宋词、《左传》、《史记》等。

为什么古人倡导孩童读经呢?因为二三岁至十四五岁的孩童,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记忆力强,所学即印,耳濡目染,先入为主,潜移默化,陶冶心性,开启智慧,蒙以养生。十四五岁以前的孩童,对知识的吸附力犹如海绵吸水一样,极为强大。私塾是古代孩童读经的圣地。开学的那一天,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而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礼成,要设宴款待老师。这以后,每日清晨,当学生还睡眼朦胧时就要到校,先得给孔子牌位行叩首礼,然后再回到各自课桌做功课。

私塾先生开讲,先前是有的以《论语》开篇,有的以《诗经》开篇,后来以《三字经》开篇,然后再续讲其他内容。有的私塾先生只教字的读音,然后讲,学生念、写、背记。这类私塾先生强调念、写、记背,他们认为学生不懂不要紧,只要读的是好书,尽管读,尽管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的增多,原来不懂的,会自然而然"悟"出其理,解出其义的。

私塾先生讲经时,先生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再重新念一遍或几遍。先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学生们学着先生摇头晃脑地放声念。这边晃边读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有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

每天上新课前,学生得背头一天教的东西。背诵,还得纯熟,最好是滚瓜烂熟。背得不熟,要挨批评;背不下来,要挨罚。轻者罚站;重者,学生要伸出小手来,挨竹板打手心;有时先生用藤条抽你,学生苦不堪言。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学生都能背记不少经文,这些孩童背记的东西,使他们终身受益。

很多著名的学者,他们孩童时期都大量背记名著。鲁迅小时候就能背《钢鉴》(周作人谈),茅盾能背《红楼梦》(郑振铎验证),胡适九岁之前就已熟记"四书"、"五经",周祖谟能背《汉书》(自点明),陆宗达能背《左传》(笔者亲验),钱穆九岁能背《三国演义》(据《八十忆双亲》载)。张恨水在《山窗小品》中讲,他十四岁之前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诗经》、《千家诗》、《礼记》、《左传》等著作。这些现代名人的成功,与他们孩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私塾还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做"对课",就是教学生对"对子"。鲁迅先生的私塾先生寿镜吾出了个上联:"独角兽",当有的同学以"四眼狗"回对引起哄堂大笑时,鲁迅以"比目鱼"补下联,博得寿老先生的赞扬。又如,六岁的张恨水以"十个石榴"对了老师的上联"九棵韭菜",对得十分巧妙。

每月逢五之日(即阴历的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学生必须交一篇作文。文不拘长短,私塾先生亲自批改,有时还讲评一番。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私塾的读经,有时也是很枯燥的,有时也会引来调皮的学生和私塾先生开玩笑,搞恶作剧。如:把上厕所当做对刻板学习的一种"解放"。学生在念书时提出上厕所,借"上厕所"逃出教室,在厕所里休息,玩耍。于是学生们纷纷提出要上厕所,有的学生竟在一个上午"大小便"十二三次。后来先生发明抽签轮流上厕所,前一个不回来,后一个就不许去。于是学生之间展开了抽签大战,甚是热门。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