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让灵魂宁静(图)

作者:江迅 发表:2008-04-07 23: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古人每临清明,情绪不免惆怅。儿时读这诗句,便害怕清明节下雨,淅淅沥沥,冷冷清清,令人忧思不绝如缕。此时不思念先人,还能做什么呢?2008年4月4日,是中共执政后第一个纳入国家法定假日的清明节,加上周六周日,放三天假期。有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为法定假日,是顺应民心的善举,也是对传统民俗的肯定。

 

四月五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

 

 古人赋予清明节的第一要义,不是赏春而是扫墓,世界上各国各民族,惟有中国汉民族设立一个特定的节日祭奠先人。清明扫墓的风俗,汉代已有,盛于唐代。据广东《南方都市报》报道,当地一项相关调查显示,70%以上学生知道一年中有个清明节,但对其由来和日期知之甚少。于是想起成语"数典忘祖",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本,不要忘掉自己的历史。

清明节前夕,70岁的新加坡华人容赐盈和家人一行11人,回到广东五邑蓬江区棠下镇新昌村祭祖寻根。1994年是容赐盈离开新昌36年后,首次回到故乡。此后,容赐盈每年都回家乡一两次,而清明节是必回故乡的。一家人去新加坡半个世纪,祖先的墓地在哪儿,谁都不知道了,记忆中只是在附近一座山上,没有墓碑,杂草丛生,始终找不到墓地。但每年清明,容赐盈仍会回来,燃香朝青山鞠躬,拜祭祖先。容赐盈说:"这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祖先永在后人心里,要做个有根的新加坡华人。清明祭奠故人,追思至亲先人,也让后人感觉家庭血缘纽带的可贵。"

做个有根的华人,说得多好。清明节本义是怀念的节日,大凡缅怀与追思,都会令人忧伤。但清明节不是殡葬节,其精华在敬祖尽孝,祭拜先人,净化自我,与逝者心灵沟通。西方人过圣诞节,尽管节前购物人潮熙熙攘攘,但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在教堂静心聆听神父的教诲,检点自己一段日子来的作为,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中国,到了唐代,清明被"编入利典,永为例程"。清明时分,古人要过一个明净清爽的节日,除墓祭外,还踏青、蹴鞠、放风筝、晒扫清洗,戴柳赏花。随着历史的推进,清明蕴意变得丰富隽永,包括祭祖、敬神、赏花、合诗等。南宋有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人们祭奠扫墓之余,踏青而不负春光。清明节是净化心灵的节日,亲人相聚,踏青赏花,怀思品茗,恬静而安宁地度过这一天。在祭祖的同时,与身边人携手阅春,懂得关爱身边每一个人。

"一窝蜂"

据统计,今年清明前后,中国大陆出行扫墓的人次高达一亿。4月4日这一天,仅上海出行扫墓总人数就多达237万,较2007年同期增长56%,出行车流达19万辆,同比增长94%。据上海民政局殡葬管理处预计,清明前后上海出城扫墓人数约700万人,车52万辆。这人流、车流,是一年中除春节前后"春运"以外的第二高峰。人多车多,交通堵塞,通往墓园的路上,仿佛以往"五一"黄金周旅游的喧嚣。清明,何来宁静?其实,清明节这一天,更需要净心而过,沉思反省,几代人相聚一起,气氛温馨。试想,能不能鼓励错时扫墓,避免一窝蜂涌往墓区;或换一种方式祭祖,在网上"空中陵园"祭拜。今年在北京,全市清明节有115项与清明有关的文化活动,祭扫仪式,清明诗会,参观名人故居,识五谷了解农耕文明,放飞风筝放飞祝愿等民俗文化新品牌,祭奠祖先,追忆先贤,亲近自然,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对生活的希冀。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当今中国,时时可感受到一股急功近利的风潮,浮躁像一场瘟疫,成了时代的通病。人们身处其中,明明知道心浮气躁的坏处,可还会身不由己地被浮躁风气推着走。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转型期,都会遇到浮躁的困惑,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当年浮躁同样困惑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弘扬传统文化,是摒弃浮躁心态的要素之一。借清明节作一番反省,让人更了解自己的心态,从而摆脱"浮躁"。

在清明节说浮躁,想起一些先人被"学人"所辱:近来打着学术旗号的学界大腕的研究"成果",有专家爆炒孔子是私生子;有学者论证关羽并非英雄且生性好色;有教授断定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乃婚外情所致。近日,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在新书《莫道不销魂》中,论证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不仅好酒,也好赌、好色。清明节理应感恩追远,如今的学者却将先人说成"很黄很暴力"的祖师爷。如此辱没祖先,无疑是浮躁带来的悲哀。

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需要注重心灵沉淀和净化,有所为有所不为,令个人行为更和谐更平和。如果一年中在清明这一天,人人能远离浮躁,在宁静中反省自己,无疑是重塑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透视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