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的两大教育难题

作者:樊百华 发表:2007-05-06 02: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最近与好几位朋友交流子女教育问题,过春节酒桌上的话题于我多半也是这些,有的问怎么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有的问怎么使孩子变得爱交往,有的问要不要给孩子买电脑,有的问怎么帮助孩子选择未来的专业,问题不少。下来思考,觉得这些问题基本上属于常见问题,虽然有的也已经很难解决,但如果从早期教育开始处置妥当,如果家境不属于贫困阶层,事情就两样了。这些问题或者属于本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属于可以有所补救、改善因而并非特别难对待的问题。

我对问题进一步提取,发现有两大特别难的难题。对这两大难题,我自己也很茫然、不知所措。其一,如何珍惜孩子的天赋,或者叫及时激发孩子的潜能优势。其二,要不要挤破脑袋甚至花大钱让孩子进重点学校。


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优势

每个人的天赋都是有差异的。天赋的差异是什么呢?体格啦、神经活动类型啦、器官品质啦,都有天赋的不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体育运动员、歌唱家的,有的孩子浅层反应快但安静性欠缺,很难想像不爱静思的孩子能走上科学道路,从事科学研究特别要求耐心、专注。我看到成人世界很多人说话非常好听,就想到他们本可以成为歌唱家;看到普通农民中不乏心灵手巧的人,就想到他们本可以成为工程师的……我自己后来虽然老实巴交、迟钝木讷,但16岁以前的表现,真是有成为器乐家、表演家的潜质的。废了!想想糊里糊涂做过父亲了,对孩子欠得真是太多太多,心里隐隐作痛啊。怪谁呢?我也是被欠得太多太多的呀。小时候难道可以说离原始人、几千年前的贫苦人很远吗?不远!冬天的鼻涕拉得太长、人畜同舍的不卫生差点送了命、赤脚或者草鞋……“开蒙”了老师让缴学费,回到家就把芦苇梢子剪成一段段的,以为就是缴这玩意;已经不记得多少回下课光知道玩上课尿湿了裤子……

这是我的早期。那么现在的孩子们呢?有多少家庭因为贫困或者别的原因,父母亲疲于谋生或者忙于意思不大的消遣,也根本不懂多少教育的道理?学校老师懂教育吗?政府的教育官员懂教育吗?农村不谈,城里的学校或者社区为我们的父母们提供了怎样的亲子教育培训呢?究竟有多少将婚青年能够做好优生优育的准备呢?推及恋爱,我最近有个观点,有遗传病或者严重疾病的青年,当然可以恋爱成家,但恋爱婚姻不是医疗、慈善事业,有的义务应当由政府来承担的,出于同情、爱而让家庭在疾病、生存面前不堪重负,这样的婚姻有多少是出于清醒、出于初衷的呢?实际上,正因为政府没有尽到责任,才使人们面对特殊群体的同情心、爱过盛滋生出来。制度好的社会,人们的道德压力也小。偏偏制度不好的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也相应甚低。实际上,好的制度首先体现了制度建设者们的道德良知。很难想像例如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制度,能够出于一帮权力狂之手。权力狂就是什么好处都要垄断的,这当然是邪恶的、不仁不义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力集团就是这样的一个,首先缺乏道德的团伙。设若其成员道德水准高,事到如今,则要么不入官场,要么毅然退出,要么勇敢站出来推动制度文明。清官是有些道德,但在今天说话,在无数血的惨痛过于反复地说明了出路何在时,开明当然是有道德问题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才、大才、人才,但多半都出自权贵、上层社会。不能不承认是事实。如今权贵们的子女多半出国留学,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比花天酒地挥霍浪费要好到不知凡几。我在这里祝愿他们的孩子能够优秀起来,再不服也不是不服他们的孩子。

我是说,有了好的制度(这里不涉及制度是否万能的问题),人们恋爱婚姻的质量也能大大提高,优生优育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早期教育在激发天能方面也能别开生面。

当然,恰当地开发天能一定是人类教育永恒的难题。如何为孩子们的天能提供仿佛天然合宜的空间,如何识别、断定某一个孩子哪方面有特别的发展优势,并为之提供足够的生长条件,这些当然是人类教育的永恒难题。但是,这个难题在今日的中国显得尤其困难。因为糟糕的制度及其道德的空前恶劣弄得人们心乱情迷、创造力萎缩,经济、文化等等因此而落后,绝大多数孩子的天能谈不上被开发,而是被压抑、被摧残,也许最好的情况已经是自生自灭了。不要告诉我著名作家郑渊洁自己和儿子成才的故事,狭隘的人们被他们两代人的成功弄得更不会思考了,不知道这对父子自学成才的故事首先是悲剧(尽管成才肯定主要是靠自学也就是靠成才者自己的生长),要不是郑渊洁被老师粗暴对待,要不是他儿子在学校没有开水喝(郑先生近前在报上发表不无调侃意味的文章说:学校提供开水能提高升学率),它们都会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的。首先是悲剧,然后才不无侥幸地被逼成了喜剧。不仅是郑渊洁家,如果女学者李小江的儿子没有把学校视为监狱,怎么可能在中学退学呢。郑渊洁先生近年亮相频频,读者观众少有知道从郑渊洁父亲(军队大学的教授)开始,他们已经具有了怎样的家教资质和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绝大多数平民家庭是根本无法效法的。

要不要挤破头让孩子进重点学校

所以,当有朋友、熟人问到我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能时,在说完一些有无道理难说的话之后,我多半老老实实说,这在中国特别难,顺其自然(不是任其自然)、尽力而为吧。还能怎么办呢。

更大量常见的难题是一个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难题,就是要不要挤破头甚至不惜重金让孩子进重点学校。事实是进了重点学校,对将来的种种确实有利得多。北大清华学生们的出路比一般大学学生好得多。那么,当然要从好的幼儿园开始挤。南京的贵族小学多半是重点小学、中学经办的,学费贵则一年几万。我真的不知道一些父母钱从哪里来的,看到他们为孩子掏钱我想哭。对我来说上了几十元就是钱了,是汗水辛苦挣来的,何况一年几万!差不多不傻的人都知道说,有几十万孩子不用上学就够一辈子花了,不谈投资,养着也够啊。出国留学花得更多。但是,身份呢,更大的发展空间呢,……你不能说这样的投资是非理性的。但是究竟该不该、要不要这样干,富翁我不管,勉乎其难的父母们我也很难给他们参谋啊。

不明就里的人们说,欧美国家还不是也有重点吗?殊不知彼重点非此重点啊。首先人家的普及教育实行平等公正原则,不会权贵子弟多的学校拨款多教师优先配备。其次,人家的公立大学差的少,私立动真格,是投资家、教育家们自由探索创事业的世界,不像中国的民办,设限受制重重,招生次序排在老后面,质次费高,放在欧美多半会在竞争中淘汰,不会被政府既限制又纵容地一直骗钱骗下去。最后是每年考大学的次数、机会丰富,失业有保障有尊严,由于工人权利保障得好,就业观念能够多样化,干什么都能得到尊重,技术工人收入超过大学教授的不少见,自学能力强、对求学问道有抱负的,上个合适的大学迟早一两年的事,几乎都能事遂人愿。

多年来,中国的重点小学大多是就近入学,少数有权、有钱兼有办法的就不受就近入学的限制了。入重点中学呢,不是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了,而是抽签摇号,你的孩子再优秀,对不起,撞大运吧。这一下子就让我头皮发麻。我怎么能够劝朋友一定要让孩子挤进重点小学呢?到时候抽不到摇不到进重点中学的考试机会怎么办?这样的办学局面不变,让我活几百岁养几十个孩子,教育起来都是一样难、一样不好办啊!

在中国为人父母,真负责任,真把孩子放在头顶上,你说难不难?难死人了!中国的好父母们真伟大!面对中国的亿万平民父母我真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苦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