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卓越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的孙思邈是中国在医药学实践上最长寿的一位医药学家,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又被尊称为药王孙天医。
|
唐代名医孙思邈先生是北京华原人,在世活了一百多岁,行医七十余年,是中国在医药学实践上最长寿的一位医药学家,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又被尊称为药王孙天医。
有关孙思邈先生的传奇故事很多,他除了是一位医药学家外也是一名修道高人,后周宣帝的时候,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隐居到太白山里去了。五十年后,唐太宗即位,曾召见他,感叹于孙思邈容貌的年轻说:“看见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实在应当受到尊重,羡门、广成等神仙确实不是虚传。”
孙思邈先生小时候即天资过人,有“圣童”的美誉,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加上他读书又用功,于二十岁左右已博览群书,通晓诸子百家,也喜欢读佛经。不过因为他幼年体弱多病,又见村人因病受苦,耗尽家财,感触很深,决定学医。在青年时代便以文才出众,救死扶伤,医术高明,名气远扬。但他一生淡泊名利,隋唐两朝三度授官,都被他拒绝,大部分时间住在山中,采药治病,致力于医学研究。
孙思邈先生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反对医生利用治病的方式谋取私利。他为了协助广大的群众,普及医学知识,于是他四处行医,为百姓医治病痛,同时遍查历代医学典籍,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参照民间配方,于公元625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到了西元681年,孙思邈先生以百岁高龄,又完成了第二部医药学着--千金翼方三十卷。《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比翼齐飞,成为中医学史上极有实用价值的医学手册。在他的医学著作中,特别强调卓越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
在孙思邈先生伟大的医学成就背后,也发生了许多奇异的事情在民间流传着,在此节录两则以享读者:
一.山中治虎奇遇
有一天,孙思邈山中采药归来,发现屋外一只猛虎正向屋内冲来但不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张着大嘴向屋里哀嚎。孙思邈看了一会儿,觉得这虎无伤人之意,看它那张着嘴、摇头呻吟的样子,孙思邈认为它是口里的问题。孙思邈便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喉咙上。他顺手拿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把那骨刺拔了下来,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刺拿出来后,老虎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从此孙思邈进山采药,那虎就常来陪伴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二.神龙见首不见尾
话说有一天,孙思邈诊病回家途中,一条老苍龙患了严重的眼疾,十分痛苦,因此幻化成一位秀才求孙思邈帮他医治,孙思邈慧眼识出他不是人,要他变回原形才肯替他治疗,苍龙答应于当晚变回原形。
这时孙思邈的徒弟陈清偷听到了,陈清原来就会绘画,当天深夜便躲在孙思邈家的后院偷窥,准备将这条神龙的形状偷偷画下;苍龙依约投入水井变回原貌,腾空而出,相当炫丽壮观,孙思邈便用手里“银朱笔”立即为他治疗眼疾,神医笔下疗效立见,苍龙双眼重现光明,同时发现井旁有人窥视,极为震怒,吐出一把“龙头剑”刺中陈清后飞天而去,陈清当场死亡,留下一张未绘制完成的龙图像,只见龙首不见龙尾,后人只得凭想像将龙的图像连接起来,也就是现今所见的‘ 龙 ’,今人所谓的“神龙见首不见尾” 即出于此典故。
孙思邈先生把许多治病的妙方传给世人,永淳元年,孙思邈先生逝去,死前留话要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逝世一个多月后,他的颜貌不改。举起他的尸体往棺材里装的时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原来他已尸解而去,当时的人都惊叹不已。
他家乡的人民给他盖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仍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人们对他深厚的感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