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十三)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发表:2005-04-06 03: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走向末世的王朝─光绪统治时期

关于光绪帝的预言和少帝时的光绪

唐朝高僧黄檗在《禅师诗》第九首中预言了光绪的在位时间和发生的事情。诗中预言道:“光芒闪闪见灾星,统绪帝廷新有凭。秦晋一家仍鼎足,黄狼运兀力难胜。” 第一句“光芒闪闪见灾星” 暗示光绪将是一位多灾多难的皇帝。第二句“统绪帝廷新有凭” 指光绪帝不是同治之子,但是皇室的血脉。“秦晋一家仍鼎足”一句预言慈禧立载漪的儿子为大阿哥。“黄狼运兀力难胜” 中黄狼指戊申年,是光绪统治的最后一年,指光绪仍无力扭转清朝的颓势。

1874年,同治帝死后,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有意继续垂帘听政的慈禧,决定立道光帝的第七子奕寰与自己妹妹所生的四岁的孩子载恬继承大统,并宣布从1875年开始更年号为光绪。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

光绪继承皇位后,从4岁到17岁的12年间,是他作为少帝的时期。他在宫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光绪很好学,平常坐、立、卧都在读书。他把读书同做国君联系在一起。他在15岁写的《乙酉年御制文》中写道:“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日我饥之;一民寒,日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 可以看出,光绪很想做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在光绪12年的少帝生涯中,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1882年,中法战争爆发,虽然清军取得了胜利,但还是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法战争期间,慈禧还免去了奕欣一切职务。二是台湾建立了行省。原来隶属于福建的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三是光绪七年(1881),东太后突然死去,死因不明。此后,慈禧更加肆无忌惮,独掌大权。

光绪17岁后,慈禧不得不同意光绪亲政,自己改“垂帘听政”为“训政”。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绪在故宫太和殿举行大典,开始亲政。但是,权力虽然在名义上归属于光绪帝,但慈禧在实际上仍操纵着内政和外交大权。她不仅让光绪每隔一日亲自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政,同时还派人暗中监视他;而且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显宦长期唯慈禧命是从,在其周围形成了后党集团。希望有所作为的光绪仍然只是个傀儡皇帝,他在宫内和宫外遇到的困境超过了他的那些先祖。

亲政后的光绪统治的清王朝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其后的甲午战争的失利,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它的灭亡速度。

甲午战争的失利及其影响

在此时的东方,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则正向一个新兴强国迈进,并制定了实行对外扩张的国策,近在咫尺的朝鲜和中国被它视作了主要的扩张目标。

1894年春,日本派兵入侵朝鲜,并占领了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同时强逼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而此时部份清军正驻扎在牙山。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陆军也于29日向由牙山移驻成欢的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同一天,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一方面,日军是有备而来,有着明确的作战方针;另一方面,清朝内部思想并不统一,主和派及主战派都有着一定的拥护者,光绪坚决主战,而慈禧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沿江、沿海"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因此在清军方面,最初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

整个战争持续了近9个月,清军在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中遭到了惨败后,日军突破了渤海湾门户,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随后,日军又攻占了金州(今属大连),旅顺口,并血洗全城。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而深藏于威海卫港内,奉行不主动出击战略的的北洋舰队成为日军的新攻击目标,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当此之时,清军败退的消息使清廷内部的主和派开始占了上风。清廷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

日军攻占旅顺后, 决定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为尔后直隶平原登陆决战进一步提供安全保证的新计划。而清廷对日军主攻方向再次判断失误,以为日军第1、第2集团军将并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锦州走廊,进逼山海关,然后与从渤海湾登陆之部队会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及天津至山海关一线,关内外总兵力达10万以上,而于日军的主攻方向山东半岛则仅部署官兵3万余人,其中驻守荣成(今旧荣成)的仅1400余人。至于北洋舰队,则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的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内。

1895年1月20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覆灭。此时,以慈禧为首的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中日两国的和谈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及《议订专条》三款、《另约》三款、《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条约规定: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万万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导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从军事上讲,主要是因为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一些指挥的不当;但更主要的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并没有抵御外侮的决心,而只想以妥协来换取和平。此时的她正忙着庆祝她的60大寿。根据史料,她的60大寿一共花费了七百万两白银。统治者腐败如此,清军的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的了。

甲午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再次受到了严重破坏,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瓜分中国的野心更加膨胀。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同时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甲午战争也使一些有血性的中国人提出了变革举措,试图维新政治,富国强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甲午惨败后,以广东大儒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博采西学,实行变法的建议。他们认为,欧美的民主制是中华文明得以中兴的新钥匙。他们仿效西方,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党--保国会。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 。他们一方面争取民众的支持,一方面争取中央政府的理解,并通过报纸等宣传自己的主张。一时间“上自朝廷,下至士人,纷言变法”,“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 。

1898年,康梁等人来到北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书请愿,要求改制。史称“公车上书”。

一直希望有所作为的光绪召见了康有为,君臣相见恨晚,促膝而谈。光绪听从了康有为的建议,于同年四月二十三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博采西学,推行新政,并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权。变法内容涉及了各个方面:修建现代学校,改革考试制度,修订法律作为撤销领事裁判权的基础,促进农业、医学、开矿、商贸、留学等事业的发展,促使陆军、海军、警备和邮政制度走向现代化。

但是变法受到了巨大的阻力。诏书到达省级行政长官的案头,就被搁置。而且过了两个月,下边一点动静也没有,光绪一怒之下,撤了几个守旧的大臣。而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发现变法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于是她借机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并重新执掌了大权。戊戌变法仅仅实行了103天就告失败,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

此后,慈禧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立端王载漪子溥仪为大阿哥(皇储)。

在戊戌变法实行的同时,在民间出现了一个结社组织“义和团” 。义和团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一方面,清政府的腐败,加上连年的灾荒,使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国外进口商品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老百姓形成了排外的心理。因此,义和团最初提出的口号是“反清灭洋” 。不过,其“灭洋” 的口号得到了清政府内部一些仇洋官员的支持,并与之结成同盟,义和团的口号从此转变为“扶清灭洋” 。在1900年的前五个月中,义和团在直隶一带,焚毁教堂,杀死中国信徒。这引发了各国外交使团的抗议。但慈禧只是下了一个比较含糊的诏令,并没有命令禁止义和团运动。

1900年6月,义和团和清军包围了北京和天津的使馆区。德国领事克林德误被清军打死,列强以此为借口决定入侵北京和天津。

在总司令人选尚未商定和最后确认之前,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在内的八国联军开始发动了先后对天津和北京大规模的进攻。6月10日,联军在英国人西摩尔中将的指挥下,沿津京铁路开赴北京。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列强宣战。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15日,慈禧眼看大势已去,挟持光绪帝出德胜门西逃出京,并下诏镇压义和团。16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8月19日,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离德赴任,10月中旬抵达北京,设管理北京委员会,由各国分区占领北京城,并提出议和大纲。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和北京后都曾大肆烧杀捋掠,此后,又以搜查义和团为名继续行抢。在八国联军连日屠杀下,天津城内,尸骸横陈,饿犬争食,城内房屋,十去八九,城外屋舍,十去其四。北京城内亦尸积成堆,腐肉白骨纵横,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户。昔日金碧辉煌的北京,数日之间已是满目苍荑。中国历代历朝之积畜,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珍奇,攫掠殆尽,所失无算。后来担任联军统帅的瓦德西对此也惊骇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所有此次中国所受破坏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也许永远难以为人所知,但其为数必定极大无疑。

当年随军采访的一名德国记者这样写道:“我们德国人从事了我们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殖民战争。我们进行这场战争并不是为了基督教,也不是为了文化;而是为了贸易和我们在世界上的强权地位。”

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人建议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和约来保存自己。

1900年9月7日,庆亲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驻中国的大使签署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因为条约签定于1901年,辛丑年,故名。

协定的正式名称为ustria-Hungary,Belgium,France,Germany,Great Britain,Italy,Japan,Netherland,Russia,Spain,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原文是以法文为准。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承认与各国有正式交战,起因是义和团,故此辛丑条约只属于一个协定,而并非和平条约。条约共12款,外加19条附件。

其大致内容如下:第一款,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向德皇就德国大使被杀一事道歉。德国大使遇害处建碑纪念。(这是八国联军入侵的直接原因。) 第二款,鼓励义和团的大臣被惩罚(两个亲王被判斩,后改为发放到新疆,其他许多大臣被革职)。反战大臣、反对使用义和团的大臣被复职或受嘉奖。 第三款,中国派大臣赴日本就日本使馆官员被杀事道歉。第四款,在动乱时期被损坏或污渎的外国坟墓由各国使馆重新恢复,中国为北京附近的每处坟墓付款一万两银,为外省的每处付五千两银。第五款,中国禁止进口军火两年。第六款,中国共付各国战争赔偿4.5亿两银,分39年付清,每年利息为4厘,由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来偿付。 第七款,北京的大使馆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以派兵保护。 第八款,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天津之间的炮台一律拆毁。第九款,外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之间驻扎军队。 第十款,中国对将来一切抗外行为予以惩罚。第十一款,中国改善水道,以改善对外贸易。 第十二款,中国设立外务部作为对外的政府部门。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并在此后继续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同时巨额赔款使业已不堪重负的清政府更加举步艰难,使社会的经济发展更加滞后。腐败的清政府离灭亡的时日已经不太远了。

此后,慈禧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了所谓的"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等。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

走向末世--光绪之死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心境悲怆。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他在位34年,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清史稿》对其评价道: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

光绪死后,慈禧马上下诏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结束了对清朝长达47年的统治。

此时的清朝已经处于濒于覆灭的边缘,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思潮在全国开始广泛传播。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