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校众博导痛斥中国“博士不博”

发表:2005-04-04 00: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内地二十四所知名高校的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聚首武汉大学,痛斥“博士不博”的同时,就中国博士生培养机制各抒己见。

中国博士生培养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已形成相当规模。但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的增大,博士生培养质量下滑现象严重。由武汉大学发起的博士生培养全国性高峰会议今天举行,据称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南京大学丁帆教授认为,很多博士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后,便开始找工作,真正进入研究状态的时间不到一年。这就导致其思考不够,收集资料不足,只得用二手资料代替,甚至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他认为,教学方法是博士生培养机制的瓶颈,博士生导师应摈弃不对学生“满堂灌”似乎对不住自己“饭碗”的观念。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国恩指出,当前的博士生培养存在学制年限以及“博”与“专”相协调等问题。随着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改革,博士生的学制问题摆在了桌面,是实行两年、三年还是四年?导师是否合格?导师的研究能力能否转化成对博士生的指导能力?此外,博士生有发表一定数量研究论文的规定,这与潜心钻研某领域作研究存在矛盾。

与会的四十余名博导倡议,各高校在博士生培养上实行“导师组”模式,即一名主要导师加相关方向若干名导师,真正打破“私塾型”模式现状,改变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在教学上提倡互动,鼓励博士生多采取逆向思维方式,以培养研究能力;强调博士生打好研究基础,淡化专业方向考试;在论文答辩上实行匿名制、导师回避制,并实行网上公开。

新文化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