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莉:遭遇黄海

发表:2002-10-02 17: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波士顿环球报9月29日报道,中国巡逻机低空掠过美国海军在黄海海域上的一艘没有武装,号称“在做常规的海上军事测勘活动“的船只,这一举动波士顿环球报说早在九月初就开始了。而同时,中国外交部私下里至少两次向美国提出抗议,美国最终的答复是一封短信,称美国在任何国家的海上专属经济区都有权作类似在黄海所做的举动。这导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谴责美国海军的行动违反了海洋法。

对国际海洋法理解不一

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海军问题的,国防大学教授博那德科尔(Bernard “Bud” Cole)说“中美这次在黄海的纠纷首先代表了两国在国际海洋法上的观点差异”。1972年国际海洋法规定一国海岸线12海里之内属于领海,24海里内属于邻海,200海里内属于海上专署经济区(EEZ)。“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同意美国对海上专署经济区的解释,只有中国,印度等几个国家对海上专署经济区坚持自己的解释。”科尔说。海上专署经济区上一般可以进行开采石油等经济活动,不需所属国的事先许可,而对科学研究为宗旨的考察船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正好成为中美历次海洋纠纷的焦点。谁也不愿退步。

科尔说据他所知,中美两国外交官正在磋商如何解决目前的紧张事态,防止未来的冲突。但是两国军事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紧迫感,所以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根本解决。

地缘政治冲突

除去国际海洋法理解上有歧义之外,中美双方在中国边界临近海域中冲撞不断,直接反映了一个地缘政治的现实,一个正在从绿水走向蓝水,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和另一个已经占据世界和地区海洋优势的力量不可避免会有一天撞到一起。

美国在亚洲开展活动和影响历史上就有独特的重视海洋的习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历史帮助美国发展成太平洋上的强国。虽然,两场著名的陆地战争--越战和韩战-更为人了解,但是美国在二战,冷战,以及今天后冷战时代对亚太地区的战略仍然以考虑海洋上的影响为主。当然越战和韩战都不甚光彩地结束,这更加深美国在亚太的海洋心态,“总之不在亚太打陆地战“应该是四,五十年前韩战,尤其是越战直接给美国的教训。这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一如既往地选择日本和南韩作为东北亚的盟友。

冷战后,美国军队在进行战略思想的再定位,最有影响力的是1992年9月美国海军出版的书《来自海洋:为21世纪准备海军服务》,它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海军过去的使命,即在海洋上同其他国家的海军作战,或者“争取海洋控制”,逐渐转向利用美国海上优势地位,支持美国陆军,空军的行动,也可以说是“通过海洋控制权争取陆地控制权。”后冷战时代,美国海军的另一个转向是加强对非军事资源的关注,这包括捕鱼,资源矿产,领土纠葛等等。

在亚太的背景下,美国对海洋绝对优势的追求仍然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主要的目标,它同时也在努力劝说亚太地区的国家认同和追随美国的海洋战略。一个正在增长中的不定因素是中国在海上力量的发展对目前亚太海洋所带来的体制上的风暴。亚太国家接受以谁为主导的航海自由权,日韩怎样看待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领导地位对美国的战略实现极为重要。

合作模式

美国海军和中国海军应该建立稳固的机制来避免摩擦和碰撞,这可能回到两国关系大的框架下。但是海军的合作并不是没有突破口。中美双方曾经过两年的接触和对话,于1998 年1月19 日签定军事海洋协商条例 (Military Maritime Consultative Agreement或者MMCA)。

军事海洋协商条例是自1990 以来中国和美国采取的的第一项增进两国军队信任的举措,也是九十年代以来,中美签定的第一个正式的军事协定。它的产生首先是为了帮助中美两国建立一个有关海洋通信中美军方对话的论坛。当时签字的前任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说,“随着我们海军,空军更多的接触,希望这一协定帮助双方增进理解,减少错误估计的可能性。中方签字的迟浩田将军说“这一协定有助于亚太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军事海洋协商条例是前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上将,司令官,后来曾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的约瑟夫普热尔Prueher从1996年开始发起的提议。

这一协议包括向两国海军操作系统的人员讨论航海安全和通信问题的问题。 它还包括海上遇险船只的查找和抢救合作,及其他人道主义的协助。中美MMCA年会从1998 年7月第一次开始。1999 年夏天举行两次后续的工作小组会议。双方代表团的成员包括高层和中间级别的海军和空军官员,海岸警卫队,和军队官员。可惜这一机制因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而遭到重创。两国军队关系又因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发生的“EP-3海南危机”落入冰点。

但是这是中美两军,尤其是海,空军可以找的合作突破口。加强互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话的习惯需要培养,个人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也是需要很多的时间和耐心。最终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相互都认可的,稳固的安全机制来避免摩擦。虽然在长时期沉默和老死不相往来后,一点危机带来一点交流,双方在小问题上做文章,互摸对方的实力和决心,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但是由于中美两国的军事对话交流渠道一直不畅。两个巨人之间,沉默,对另一方缺乏了解,不信任,不明白对方的用意,误解,最后会逐渐积累,变质成敌意。疏远并不能化解矛盾。它只是积累矛盾和延迟矛盾爆发而已。这是中美在未来十年必须面对的现实,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下一次海洋遭遇,不能化险为夷,就会不幸变成一场恶战。

原载《华盛顿观察》周刊2002年第二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