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不是一夕「崩盤」的,它的健康和3個年齡段有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的一生,從青年期到中年時期,心血管會跨越不同的健康狀態,自成年後,心血管健康狀況就在走下坡路。對於心血管而言,年齡似乎是很難跨越的一道坎。年齡增大,心血管也越來越脆弱,出現疾病的風險日益增高。心血管不是一夕「崩盤」的,它的健康和3個年齡段有關。
心血管健康主要分為3個年齡階段
第一階段:25~45歲
此階段大多數人屬於低風險,只有少數人具極端風險或遺傳風險。大約5%~15%的人群出現早期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亞臨床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喪失、心臟結構/功能的變化。這個時期的生活方式很重要,會決定未來心血管的健康狀況。
第二階段:45~65歲
此年齡段的人群面臨中等風險,大約20%~40%的人患有亞臨床疾病,3%的人發生臨床事件,認知功能開始普遍下降。早期生活方式的影響逐漸體現在這個階段心血管健康的風險因素上。
第三階段:65歲後
65歲後的人群普遍面臨心血管疾病風險,醫療需求大為增加。約60%~80%的人有亞臨床心血管病,15%發生臨床事件,認知功能已明顯下降。此階段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機率,主要受成年期生活的影響。
讓心血管走下坡路的11個原因
1、血壓高
血壓高最常見的危害是引起冠心病,斑塊增大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造成心肌缺血。若冠狀動脈內的斑塊突然破裂,引起血栓,恐導致心肌梗死等後果。
2、血脂高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是導致冠心病和冠心病惡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甘油三酯偏高的人群,血液好像多了一層油,對心腦血管損害很大。
3、血糖高
糖尿病使人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引起全身各系統血管炎性改變。
4、愛吸菸
煙霧裡的焦油和尼古丁會刺激血管痙攣性改變,損傷血管最裡面的一層內皮,使低密度脂蛋白更易進入血管壁,引起冠狀動脈或全身動脈粥樣硬化。
5、吃得差
吃得「差」指飲食結構不合理,畜肉攝入較多,蔬果、奶類、水產品、大豆類、堅果、雜糧、薯類等攝入偏少,而油、鹽平均攝入量則遠高於推薦量。熱量攝入過多時會在體內沉積,導致內臟脂肪增加,增加高血壓等風險。
6、動不夠
不愛運動的人群,壞膽固醇和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久之形成厚厚的粥樣硬化斑塊。
7、腰圍粗
肥胖除了讓人行動遲緩,還會損傷血管,尤其是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85厘米),風險更大。
8、腎不好
腎功能下降,尿毒素物質滯留體內,會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損傷心肌細胞,影響心臟功能。
9、睡不夠
若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等。
10、空氣差
大氣汙染物濃度升高和心血管病死亡、發病增加有顯著關聯。
11、抑鬱症
抑鬱症不只情緒低落、悲觀、自殺傾向等外在表現,還會影響全身激素調節,進而影響心臟功能,造成心臟疾病惡化。
4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一般研究認為,在預期壽命70~80歲時,導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心腦血管疾病。若能提前做好預防,就能避免大部分風險。
1、管住嘴
節制飲食需要管住嘴,注意營養搭配均衡,料理少放油,每天吃鹽不宜超過6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節制飲食需要管住嘴,注意營養搭配均衡,料理少放油,每天吃鹽不宜超過6克,適量攝取魚、蛋、奶類、穀類、薯類,少吃畜肉,可適當吃點禽肉。
2、戒菸禁酒
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戒菸、少喝酒,最好戒酒,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3、規律運動
堅持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達到心跳每分鐘130下。
4、控制3項指標
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群,都要控制血壓、血脂、血糖3項指標在合理範圍內。萬一指標異常,應該通過調節生活方式或在醫生指導下將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患者若發現疾病苗頭,應及早診治,遵醫囑將各項指標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除了藥物以外,可以嘗試冥想、瑜伽、運動、飲食調理等方式來改善。
責任編輯:亞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