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普照的福建太姥山(組圖)

作者:隅芯整理 發表:2023-03-12 10: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佛教文化在太姥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圖為位在福建省莆田市的廣化寺天王殿
佛教文化在太姥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圖為位在福建省莆田市的廣化寺天王殿。

福建太姥山太姥娘娘的道場,故得此名。以石奇、洞幽、峰險、霧幻等「四絕」著稱的太姥山,其風景區位在閩浙邊界的福鼎市境內。今天就來介紹這一座關乎東方朔、許多修煉人且被稱為「海上仙都」的名山。

山中巒嶺交錯,谷深壁陡,遍佈洞穴。山上盡是為名勝增色不少的奇花異樹,其中包括了空谷蘭、雲霧草、感觸樹、相思林、綠雪芽茶等。由於擁有山、海,陸地文明與海洋文明在此交匯,故古老多元的文化在此凝結,故擁有「山海大觀」之稱。其中,宗教文化是太姥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福鼎地區匯聚儒、釋、道、基督、摩尼五大宗教,其中最為興盛當屬佛教。傳說,東海諸仙常聚集此地,故世人稱太姥山為「海上仙都」。其主峰摩霄峰,因狀如覆鼎,又稱為覆鼎峰,海拔約千米。

作為仙山的太姥山,自古就有不少修煉者前來此處進行修煉,只是見諸史籍的並不多。曾在此處修煉之人,包括了黃帝時期的大臣容成子、堯帝時期的老母、唐朝的智饒、明朝的慧明,以及清朝的行智、秀懷、智水等。

上述提及的太母,民間流傳一些傳奇故事。相傳堯帝老母在此地以種蘭為業,居住在路旁的她樂善好施。對往來行人不吝給予。一日,一位道士路經她房屋,並向堯帝老母要一碗米湯。當老母端米湯給這位道士後,道士隨後將九轉丹砂之法傳授給了老母。老母服下之後,即在七月七日得道成仙。民間相傳呼為「太母」,並將這一座山稱為「太母山」。

其實,福建是崇尚女神信仰之地,最出名的當屬太姥山的太姥娘娘、湄洲島的媽祖娘娘,還有臨水宮的陳靖姑。如若提及最早之神祇,當屬源自於遠古時期的太姥娘娘。

自古以來,閩越就存在「上山拜太姥,下海求媽祖」之信仰說法。各地香客會在每年的黃曆七月七日聚集在太姥山上,祈求太姥娘娘能賜福給大眾。

另外,除了太母,東方朔同樣跟太姥山有著密切關聯。

春秋戰國時期,太姥山曾被越國封為東嶽。到了西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命令重臣東方朔敕封下天名山。東方朔在遊歷至太母山時,感覺如同走入了仙境。他不禁讚嘆說:「山增海闊,海添山雄,山海相成,渾為一體,實乃生平所首見耳!」東方朔遂稟明了漢武帝,將其封為全國三十六名山之首,並將太母山改名為「太姥山」。

據悉,摩霄峰下摩霄庵(現今的白雲寺)右邊石壁上所鐫刻的「天下第一山」五大字,正是東方朔所題。

圖為位在福建省莆田市的廣化寺彌勒殿。
圖為位在福建省莆田市的廣化寺彌勒殿。(圖片來源:Zhangzhugang /維基百科)

佛教在太姥山區的傳播、發展時間,長達一千四百多年。在南北朝篤信佛法的梁武帝時期,官方大力推崇佛教,致使佛教迅速發展。南朝大通元年(527年),昭明太子蕭統在福鼎修建首座佛寺「昭明寺」,同一年,又修建昭明塔。

到了隋朝,佛教同樣獲得統治者的重視,像福鼎管洋的廣化寺就是隋朝時期第一座建造於福鼎農村中的佛寺。這此寺廟揭示了當時的佛教開始傳入了農村。

唐朝時期,是福鼎佛教發展的鼎盛階段,當時佛廟可謂遍布城鄉各處。在這一時期修建的名剎,包括了靈峰寺、資國寺、白雲寺、國興寺等寺廟。唐乾符四年(877年)唐僖宗敕建了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的國興寺,此寺的宏偉壯觀是當時太姥山之最,同時成為了福建省現存最大的寺廟遺址。

根據記載,國興寺尚存360根石柱,現在的遺址已經出土了200多根。「古剎卓超群,時遷不得聞。只留青石柱,三百六凌雲。」我們可以從佛韻猶存的歷史遺蹟,遙想當年福建省佛教鼎盛的狀況,以及國興寺的輝煌盛景。

五代十國期間,南方與多戰亂的北方相比之下,顯得安定,加上當時的佛教獲得了出身於河南固始縣的閩王王審知的支持,致使福鼎在當時陸續興建了瑞雲寺、棲林寺、天王寺、靈應寺等佛寺。當時佛教發展的規模和影響都很大。

興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的瑞雲寺,坐落在鳳山,山門對聯寫道「地辟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世界;門當三益友,蒼松翠竹白梅花」,相傳是大理學家朱熹於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涉足太姥山期間所撰寫的,後來則被作為福鼎臨濟宗剃度僧人的法號字輩,並沿用迄今。

宋朝期間,福鼎不只重修一批寺廟,還新建許多寺廟,其中包括了天竺寺、國華寺、泰國寺、慶雲寺等。在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的冬季,年屆花甲的政治家、愛國詩人王十朋,從泉州知府任上退休,返回浙江樂清老家。他途中經過太姥山時,登上了王頭陀嶺,禮佛天王寺、棲林寺,進而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三首詩:

凌晨飽飯渡秦溪,要上青山九級梯。
不使甌閩隔人世,頭陀力與五丁齊。
千里歸途險更長,眼中深喜見天王。
從此漸入平安境,舊路艱辛未敢忘。
我如倦鳥欲棲林,喜見禪僧棲處深。
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支聊慰北歸心。

元朝時期,又陸續興建功德寺、青雲寺等;明朝萬曆後,祩宏、真可、德清與智旭四僧融通儒道的佛學思想,倍受朝野歡迎。福鼎佛教在此時期更加興盛了,並陸續興建一片瓦、圓覺寺、三福寺、金盤寺、光華寺、觀世庵等。

到了清朝,福鼎陸續興建了隱溪寺、白雲寺、康安寺、慈雲寺、後塔寺、濟堂寺、棋盤庵、九峰庵、保壽寺、靈隱寺、觀音寺、長福寺、明德寺、金蓮寺、臨海寺、慈福寺、極樂庵、三元堂等58座佛寺,數量甚豐,規模驚人。

額外一題,中國近代的知名高僧弘一大師,他與福建佛教的緣分非常深,而該地的廣化寺即有一位圓拙老法師,正是弘一大師的門生,並侍奉弘一大師多年。

在太姥文化中,佛教文化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關於這一方面,在無數名人雅士為太姥山莊嚴梵剎留下的豐富詩文、碑銘石刻文書裡,均展現得淋漓盡致。總體而言,太姥山可謂是一個擁有遍地古剎、高僧大德,以及流傳著道不完的神話與傳說之佛光普照、龍天護佑的寶地。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