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晝夜溫差大,栽種出的哈密瓜特別香甜清脆。(圖片來源:Walter Grassroot /wiki/CC BY 3.0)
哈密地處新疆東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自古就有「西域門戶」、「西域襟喉」之稱。這裡的每一塊磚石都彷彿承載著厚重的記憶,古城遺址、烽燧殘垣……見證著千百年來的繁華與滄桑,孕育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
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樞紐
哈密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戰略上和經濟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漢唐時期,哈密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橋梁,而繁榮的商業貿易,就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東西方文化相互聯繫,使哈密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樞紐。
新疆地貌的縮影
哈密位於天山山脈東端,雄偉高聳的天山貫穿哈密,使哈密被分割為南、北兩處,山南是哈密綠洲,山北為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
天山以南的哈密是溫帶沙漠氣候,雨量稀少,氣候炎熱,世界文化遺產「大海道」——敦煌、哈密、吐魯番之間的一條絲綢之路古道,就位於這裡;天山以北的哈密是溫帶草原氣候,雨量較多,新疆第二大草原巴里坤大草原便位於這裡。
哈密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哈密成為新疆的地貌縮影,在哈密就能看到新疆的各種自然景觀,因此有人說:「遊哈密,知新疆。」
歷史文化古蹟眾多
哈密擁有許多名勝古蹟,像是具有伊斯蘭古典建築風格的回王府、文化古建多的巴里坤古城、見證絲綢之路變遷的天山廟等。
回王府位於哈密市區南端,曾是新疆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的一座宮廷建築,是名副其實的「西域小故宮」;巴里坤古城是新疆漢文化的起源地,這裡有唐代屯墾戍邊的古城遺址大河唐城,有全疆保留最完整的清代漢滿兩城,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天山廟是為了紀念東天山地區的軍事活動而建造的,它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蹟。
哈密瓜享譽國際
新疆栽培甜瓜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其中又以哈密栽培甜瓜的歷史最悠久、品種最豐富,同時也是新疆甜瓜向中原出口的重要集散地。東漢時期,哈密便開始有「瓜果之鄉」的史料記載。清代,哈密瓜進入京城,成為新疆進貢朝廷的果中佳品。
哈密種植的哈密瓜,果肉飽滿,香甜多汁,深受大家的喜愛。那麼,哈密的哈密瓜為何會如此得天獨厚呢?原來因為哈密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瓜果的生長和糖分的積累,因而栽種出的哈密瓜特別的香甜清脆,如今已成為哈密的一張亮麗名片。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