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高纖與定時、定量的飲食原則,能改善高血脂與肥胖,降低膽結石的風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許多膽結石患者不自知,等到膽結石導致疼痛時才赫然驚覺,錯失早期治療時機。目前罹病族群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尤其4類族群更是膽結石的高危險群。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症外傷外科主任黃宏昌表示,膽結石是非常普遍的疾病,根據統計,平均每10人之中就有3人罹患膽結石,但是「不見得會不舒服」。黃醫師說,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發現結石,但因為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於是就放著不管,發作時還常誤以為是胃痛,導致延宕就醫時機,等到確診之後,往往已經無法立即處理,需要等到急性發炎期過了之後才能動刀。
4大高危險人群
人體是否會結石,主要跟個人天生體質有關。但肥胖者、中年女性、家族遺傳者以及糖尿病患者4大族群,是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
目前研究指出,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比較容易得膽結石,建議有膽結石的人飲食清淡。此外,長期節食或三餐(尤其是早餐)不定時的人,由於膽汁沒有適時排出,一直停留在膽囊內,容易因為太濃稠而結石。故把握飲食少油、高纖和定時、定量的原則,改善高血脂與肥胖,並且多加運動,即可降低膽結石的風險。
胃痛還是膽結石如何分辨
由於膽結石和胃痛的疼痛部位接近,都在中央腹部上方,如何大致判斷是胃痛還是膽結石呢?教你1招:看看是「飯前」還是「飯後」。
1、胃痛
飯前痛,是胃痛的機率高。劍突下疼痛,週期性發作,進食後緩解。胃痛一般為劍突下或上腹部燒灼樣、齒咬性或飢餓性疼痛,疼痛可因進食、飲水、服用抑酸藥而緩解。胃病大多都是慢性病程,週期性發作,常與季節變化、精神因素、飲食失調或長期服用刺激性藥物有關。
2、膽絞痛
飯後痛,尤其是吃完高油、高鹽的大餐後,腹部有「像胃痛的感覺」,就要懷疑是膽結石痛的機率高。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膽絞痛有可能反覆發作,有時可持續數十年。疼痛呈間斷性鈍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當結石阻塞膽管時,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常伴有噁心、嘔吐、發熱。
膽結石的症狀
(1)疼痛:右上腹部疼痛是最常見症狀之一,疼痛強度可由輕微悶痛到嚴重的絞痛,嚴重時背部或右肩也會疼痛。
(2)腹脹:大部分是右上腹出現飽脹感,會伴隨嘔吐或是打嗝等症狀。
(3)黃疸:膽結石由膽囊管掉到總膽管內,並阻塞總膽管造成黃疸,病患會出現膚色以及鞏膜變黃。
(4)其他症狀:其他症狀諸如發燒、畏寒、消化不良、茶色尿以及灰白色糞便等。
至於肝痛,是位於右肋部或劍突下的部位有疼痛的感覺,疼痛性質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時間內,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適。疼痛可時輕時重或短期自行緩解。
黃宏昌醫師建議,如果已經發現結石,最好盡速就醫,先判別結石是否已發炎,並透過超音波檢查,可以早期發現膽囊壁是否已經變厚或長出息肉,定期追蹤。如果發現膽結石增大增多,或是結石大小有改變的明顯,都可以盡早治療。
胃痛的預防
1、飲食有節
防止暴飲暴食,宜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盡量避免煩惱、憂慮,保持樂觀情緒。
2、定時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使胃堅持有規律的活動。每餐還應堅持食量適度。
3、溫度合適
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否則,過燙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發胃病。
4、細嚼慢咽
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盡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維護作用。
5、飲水擇時
最佳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6、適當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對胃有維護作用。胃液中堅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可有效發揮胃的功效,維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
如果經常胃痛,很有可能是胃腸疾病,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責任編輯:心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