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誘惑使東南亞國家陷於兩難


【看中國2014年11月18日訊】中國最近在國際舞台上頻頻向東南亞國家展示提供投資與經濟發展機會的合作姿態,但同時又表示在領土主權問題上絕不退讓。有專家認為,東南亞國家面臨著選擇主權還是經濟利益的兩難處境。

另一方面,美國也藉著這些國際舞臺重申自己是太平洋大國和堅持根據國際法解決爭端的決心。一些分析人士說,冷戰後25年的歷史證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是這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保障。

最近,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出席東盟峰會時提出與東南亞國家簽署友好條約的建議,並承諾向這些國家提供200億美元的貸款。但是他重申中國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不會改變。6個月前,中國一家國有石油公司將一座大型石油鑽井平臺拖入越南宣稱擁有主權的一個南海海域,引起中越兩國船隻的衝突,以及越南國內的反華暴亂。

美國海軍學院戰略研究教授、中國海洋研究所主任彼得•達頓說,中國現在確實在主動出擊,與這些國家發展經濟關係,而這使東南亞國家處於選擇主權還是經濟利益兩難境地,他說,中國確實非常有效地利用了強調經濟利益的優勢,東南亞國家「如果強調主權,就會得罪中國而失去經濟利益;反之,如果放棄主權,可能獲得了經濟利益而得罪老百姓。」

達頓是在紐約亞洲協會最近舉行的有關南海問題的討論會上作此評論的。討論會邀請了四位專家學者與會。其中霍莉•莫羅是哈佛大學能源地緣政治項目研究員,她曾在布希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負責東南亞事務的主任。

莫羅認為,南海海域有兩個爭端,一個是對中國提出的「九段線」主張的爭端,這個主張幾乎所有中國的鄰國都無法接受;另一個爭端是有關帕拉塞爾群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中國稱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一些島嶼、礁石的主權爭議。

莫羅認為,如果中國指的共同開發是在其主張的九段線內,「那麼越南、菲律賓,也許其它所有國家,都不會同意。因為他們不認為這是合理的爭端。」但是她說,「如果共同開發是在基於海圖繪製引起爭端的那兩個群島內,我認為解決起來會容易得多。」

羅伯特•卡普蘭是外交政策雜誌選出的全球2011、2012年100名思想家之一。他剛出版了關於南海局勢的《亞洲鍋爐——南海與穩定太平洋的終結》一書。他說,相對於法律界線而言,九段線主要是歷史性的、傳統性的劃線。中國稱其對南海主權始於公元42年的東漢時期。

1958至1973年,聯合國召開了3次海洋法會議,明確了一系列海洋權益和規定。之後,各國紛紛提出了對海域內權益的主張。1982年聯合國通過了《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家基線外12海浬為領海,200海浬為專屬經濟區,以及大陸架可擴展至200海浬,但不得超過350海浬等。中國簽署並批准了這一公約,美國因不同意公約中某一章而未簽署,但表示會遵守那一章外的其他條款。
卡普蘭認為,按照公約的劃界根據,「你獲得對海域控制權的能力是以海岸線、你的陸地為依據的。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從那裡往外推,才獲得了海洋的界線。」

他說,中國雖批准了《海洋法公約》,但在南海問題上不願意接受這項公約的規定,「因為中國如果根據其陸地往外推,無法獲得南海所有它想要的海域。」

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澳大利亞出席20國峰會時,重申了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他說,美國將更努力介入亞洲的軍事、經濟和外交事務,他表示,到本世紀末,美國的海軍、空軍的大部分將以太平洋為基礎,因為「美國是、而且永遠是一個太平洋大國。」

討論會四位專家,除三位在現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查道炯教授是通過視頻遠程與會的。查道炯被問到中國怎麼看待美國的再平衡政策時,他表示,中國許多對美國在這個地區角色的評論問題很多,「運用太多想像,認為美國到亞洲來「圍堵中國」。太多中國作者評論南海問題,卻完全沒有或只有很少相關知識,如中國領海主張的歷史,中國走出去的歷史等。在夏偉追問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會認為美國是為了圍堵中國時,查道炯說,「我認為,這裡的媒體非常活躍,媒體撒謊容易銷售;同時《海洋法公約》也很難理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唐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