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內打通堵點還是方便壟斷資源(圖)

——中國急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目的......

作者:黃麗玲 發表:2025-01-16 0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市場
中國遼寧一市場(圖片來源: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月16日訊】臺北——中國近日發布「全國統一大市場」指引,力促各地政府落實。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政策標榜「全國一盤棋」,旨在打通「內循環」經濟的堵點,以促進內需、提振投資,同時為可能升級的美中貿易戰2.0預作準備。然而,對於政策的執行效果,企業界和學者仍持保留態度,質疑其是否會走向計畫經濟的老路。

對在中國跨省市經營的企業主而言,各地不一的標準或規章制度是讓他們頭痛的投資障礙之一。中共早自2013年底的十八大三中全會以來、就一再部署「全國統一大市場」,而這「全國一盤棋」的建設即意在解決內地經商的大小「堵點」。

中國市場的分割化

但具體有哪些「堵點」呢?位於臺北的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黃健群舉例,大型企業在設立登記或申請產品上市時,例如藥品審批、知識產權或專利認證,只要跨越省市,就可能遇到不同的標準或申請流程。最繁瑣的情況是,每更換一個省市就需要重新辦理一次,極大增加了運營成本和時間消耗。

此外,他提到,即便是小銀行儲戶跨省市提領款項,都可能因手續費問題受到影響。這種「分割化」現象成為中國市場的「堵點」,直接影響企業主的投資決策,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與地方保護主義密切相關。

黃健群還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山東的青島啤酒雖然聲名遠播,但在北京市場卻難以暢銷。原因在於,北京市政府更傾向保護本地的燕京啤酒,以避免對地方稅收產生不利影響。

他進一步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200多個地級市就像被分割成了200多家獨立公司,彼此競爭激烈。對於依賴「分灶吃飯」的地方政府來說,保護本地的競爭優勢不僅有助於留住更多稅收,也能支撐地方財政。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是否會積極配合「統一大市場」的政策實施,仍然存疑。尤其是對於長期依賴地方關係發展的企業主來說,他們可能擔憂,這項新政會讓多年的經營網路在一夜之間失去價值。

備戰美中2.0貿易戰?

繼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於2022年3月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後,中國發改委於今年1月7日印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通知,其內容總計八章55條,涉及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和市場監管等多項制度的全國統一。

對此進展,黃健群認為,這「全國一盤棋」新政趕在特朗普1月20日就任前落地,也恐有為中國「內循環」經濟加持的意味,因其「外循環」經濟恐因美中兩國再起的2.0貿易戰而受阻。

黃健群告訴美國之音:「北京政府它在做好今年美中貿易戰加大的一個準備,它要加速內循環的力度,所以,你去看各單位都在往這個方向走,就是說怎麼樣讓內需的力道加大,統一大市場……它涉及很多方面,但它根源還是為了促進企業投資。」

黃健群表示,若產品能在中國賣得動,企業就有意願加大投資,而當中國消費者的收入得到保障,他們才會更願意花錢消費,從而帶動內需市場或「內循環」的發展。這正是中國推動「統一大市場」、整合生產要素的核心目的之一。然而,這一政策的落地執行將面臨極大的困難和複雜性,其最終成效也將取決於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博弈。因為中央政府在強調公平競爭的同時,又需要地方政府實現自我財政平衡,這種矛盾或許難以徹底解決,導致「中央政策一套、地方執行另一套」的頑疾難以根除。

中國經濟轉型痛點多

位於上海的謀拓商務諮詢有限公司(Automobility Ltd)執行長羅威(Bill Russo)則認為,中國推動「統一大市場」的目標是為經濟轉型鋪路,通過消除現有的「裙帶利益關係」和過度投資等弊端,構建一個更具競爭力的市場經濟體系。這一舉措旨在讓中國經濟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未來發展軌道。

羅威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這意在重啟(中國的)市場結構概念,亦即,中國不再是增長型經濟,而逐漸進入成熟經濟的階段,但問題是,這轉型過程將非常困難。」

他說,中國的經濟不再只能靠地方政府賣地或房地產投資來帶動,必須放手讓市場主導,換言之,企業要有競爭力才能生存下來,不能再寄生在「裙帶關係式的資本主義」下,而目前企業過度投資、產能過剩和過度內卷的問題也要有效解決,才能讓中國經濟未來更健全發展。

不過,羅威預言,中國經濟的轉型過程耗時、且充滿陣痛,許多產業也恐「泡沫破滅」,北京須出手引導,以確保經濟不致崩盤。

羅威是中國汽車業的資深顧問,也是《Selling to China:Stories of Success,Failure and Constant Change》一書的共同作者之一。

他認為,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車廠就具有頑強的競爭力,這些年來,他們已搶佔跨國汽車大廠在華近三成的市場份額。不過,中國電車界因過度投資、過度供應和低價競爭,也因此面臨大淘汰和大洗牌。

羅威呼籲,歐美國家應積極引入中國的低價電動車,以加速自身的電動化進程,而不是通過徵收高關稅來阻止中國產品進入市場。他認為,這種「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會削弱本土車企的競爭力,還會促使中國車企加速全球布局。

繼去年對中國產電動車加徵100%關稅後,美國拜登政府於1月14日進一步出臺針對中國製造的智能汽車軟體和硬體的禁令。這一政策不僅將中國電動車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也切斷了其他國家生產、但使用中國製造軟硬體的汽車銷往美國的途徑。

外商在華競爭加大

位於美國的中國營銷顧問萬文忻(Bryce Whitwam)也是《Selling to China》一書的共同作者之一。他曾任偉門(Wunderman)廣告公司大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對中國零售市場有深入的瞭解。

萬文忻表示,他樂見中國「統一大市場」新政中提出的「做好外資市場准入減法」政策方向,這表明對外商更加開放。然而,他也強調,這些措施的執行效果還有待觀察。

他指出,經過多年的電商瘋狂競爭,中國消費者早已被「寵壞」,不打折幾乎很難吸引購買意願。此外,近年來經濟下行引發的消費降級,讓中國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外資品牌與本地品牌之間的廝殺尤為殘酷。因此,對於許多外商而言,中國已不再是一個輕鬆盈利的市場,減量、虧損甚至退出,可能成為新的行業常態。這種局勢迫使外資企業必須重新審視其在中國的營銷策略。

儘管如此,萬文忻並不悲觀。他認為,中國市場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只是企業需要更加精準地瞭解目標消費者,針對性地滿足特定市場的需求,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立足之地。

萬文忻告訴美國之音:「瞭解顧客群,現在越來越重要,你(外商)不能再用價格競爭了,你必須要很瞭解對你產品真的非常有興趣的顧客群,然後要對著這個顧客群,滿足那個(客群)市場。」

中國商、學界:新政「為壟斷資源」

雖然中國統一大市場的路走了十年,且上週明確發布55條指引後,官媒也一片唱好,大談其建設成效,不過,民間仍多有質疑,新政意在重返計畫經濟的老路。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中國企業主就告訴美國之音,經濟下行讓他的商貿公司現在幾乎處於歇業狀態。

他說,他在地方經營的真實感受是,中共這幾年「逐步加深加大國進民退」的步伐,讓民企越來越難生存,因此他不看好「統一大市場」新政。

他說:「統一的話就是絕對的壟斷,只能對操弄者、極少數人有利,對大多數人有害。」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北京金融教授也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在此時推的統一大市場「是個假市場」,因為真正自由競爭、生產要素和人都自由流通的市場根本不須要有這樣的統一套路。

他以兩位美國經濟學者達榮.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Robinson)合著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繁榮與貧窮的根源》一書為例說明,西方發達國家的政經體制屬於包容型的,讓人人都有政治權力、也有機會發揮才智來創造最高效率,最終國家越來越富有、穩定。

但他說,中國的政經體制屬於攫取型,掌握在少數菁英階層手中,即使全國財富的餅做得再大,最終都是在為既得利益者掠奪更多財富。

在此前提下,他說,統一大市場新政就是為了讓這一群菁英「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手裡」,以更好服務他們,屆時,若遇緊張形勢,主政者就可主導資源流向那些部門,包括若戰爭真的開打,這些資源「肯定更多是分配到軍工企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