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絕代的清代廣東外銷藝術品(組圖)


清乾隆以來,廣州壟斷中國海路貿易近一個世紀,成為清朝全盛時期中西貿易的中心,中國外銷藝術品的生產基地與中轉基地。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中國工藝品源源不斷地外銷到歐美等國家,在歐美上流社會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趣味」的社會時尚。

廣東地處南海之濱,峽灣良港眾多,自漢代以來,廣東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樞紐。明清時期,伴隨環球貿易航線的不斷拓展,中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工藝美術源源不斷地傳播到歐美。清乾隆二十二年,「一口通商」御旨的頒布,廣州十三行成為清政府特許的唯一經營管理海路貿易的商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廣州壟斷中國海路貿易近一個世紀,廣州成為清朝全盛時期中西貿易的中心,中國外銷藝術品的生產基地與中轉基地。

外銷畫產生並興盛於18、19世紀廣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園)一帶,是廣州畫師採用西方的繪畫技法與風格,繪製東方風情的圖畫,銷售給來華的洋人,以迎合西方社會盛行的「中國趣味」的審美熱潮。此幅《廣州港全景圖》(圖一)煜呱繪製,油彩布本,大約繪於1845年,長200厘米,寬88厘米,描繪了從沙面、十三行商館區、海珠炮臺直至大沙頭附近的東水炮臺一帶珠江北岸的廣闊風景。煜呱(Youqua),活躍於1840-1870年,廣州著名外銷畫大師,在廣州及香港都設有畫店,店號「怡興」,其廣州畫廊的地址位於十三行靖遠街34號。該畫尺幅巨大,構圖細緻、風格統一,精確寫實地記錄了攝影術發明以前,珠江河面帆檣如林,廣州商貿盛極一時的繁華景象,堪稱清代廣州的手繪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圖」。

外銷銀器的生產製作在清代的廣州盛極一時,外銷銀器的店舖主要集中在十三行商館區的同文街、靖遠街及河南花地一帶。有文獻可考證的銀器店舖有:吉星(CUT),同文街8號;其昌(KHC),同文街與河南會所街;利升(LC),河南會所街;寶盈(PaoYing),同文街;黃盛(WS),靖遠街15號;新城(S.S),同文街等。由於廣州工匠生產的銀器工藝精湛、效率非凡、價格低廉,深得有使用和收藏銀器為傳統的西方人的喜好,他們往往通過行商或自行向銀器鋪訂購銀器。此款喬治亞式銀糖盅(圖二),新城制,約1820年,90成色,高13厘米,底陰刻「SS90」款。新城(Sunshing),活躍於1790-1830年,廣州知名銀匠。此糖盅由內外膽及蓋三部分組成,內膽鎏金,光素無紋,外膽口沿處陰刻回字紋一週,器身兩側巧妙焊接弦紋式手柄一對,器蓋與器身結合緊密,線條流暢,顯示出高超的鍛造技藝。

18、19世紀,廣州外銷扇風靡歐美,身著華麗晚禮服的宮廷貴婦都競相以手執一柄小巧精緻,極具東方情趣的扇子為時尚。這些專供外銷的扇子與中國傳統扇有著明顯區別,它們色彩艷麗,紋飾華美,材質多樣。據記載,1822年廣州十三行一帶有5000餘家專營外銷商品的店舖,約25萬匠人專門從事外銷工藝品的生產和製作,涉及漆器、銀器、瓷器、紡織、繪畫、彫刻等各個行業,同時所有這些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業的行列,因此廣州外銷扇是一種集合多種精細工藝於一體的精美工藝品。此款彩繪庭園人物故事紋折扇(圖三),縱27厘米,橫51厘米,扇柄由象牙、玳瑁、檀木三種材質精彫細刻而成,扇面紙本水粉,色彩濃郁艷麗,以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為邊飾,以庭園人物故事為主題圖案,畫面中出現的人物有五十人之多,人物面部為象牙貼繪,衣著為織錦剪貼。此種風格的扇子又名官扇,俗稱百頭扇,是19世紀中後期盛行的外銷扇風格。

廣州牙雕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尤其是清代「廣州貿易」體制確立後,廣州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象牙貿易和牙雕製作中心。英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的秘書巴洛在《旅行在中國》中寫道:「看來似乎最優美、最完美無瑕的頂峰,就是廣州的象牙彫刻。」此件象牙鏤空雕提盒(圖四),高38.5厘米,由蓋、二層籃筐、底座和提梁組成,各種牙雕製作技藝發揮地淋漓盡致,囊括鏤空、透雕、浮雕、深雕、拼接組合等多種技法。尤其是鏤雕一項極具意匠之能事,首先將象牙打磨成薄如紙張的片面,再於其上雕出細如髮絲般的鏤空錦地紋。盒蓋狀如清代官帽,中心有紐,圓雕成石榴形狀。以蓋頂為中心,分出八道花框,用於拼接各塊鏤空錦地紋牙片,所有邊框均飾以卷草花卉和乳釘紋,底座各面鏤雕西式卷草番連紋。提梁處深雕工藝更為精彩,花果樹木,群仙賀壽,形體雖小,但靈動傳神。提盒彫刻刀法純熟精煉,柔暢明快,以刻紋如絲,微如毫髮的刀鋒見其精湛工藝。清代象牙鏤空提盒存世罕見,2006年北京秋拍會上與本品相近的一例競拍成交價高達154萬元人民幣,另一例僅見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中國是漆器的故鄉,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出現了漆器。18世紀,中國外銷到歐洲的傢俱以漆木傢俱為主,它們多採用黑漆描金的裝飾手法,式樣大到廚櫃、桌椅、屏風小到扇子、針線盒、工具箱等無所不包。多數傢俱的木胎事先由訂購地做好,再不遠萬里船運至廣州,廣州漆匠髹漆彩繪後再返運回訂購地。這些漆木傢俱裝飾華麗,富貴高雅,深受歐洲市場歡迎,並對歐洲的裝飾藝術產生深遠影響。這件黑漆描金人物故事籌碼蓋盒(圖五),長37厘米,寬31厘米,高13.3厘米,八角長方形,漆繪木質,黑漆地描金,足飾三爪龍足,蓋盒邊飾以雲龍紋、花草紋,開光內繪庭園人物故事紋,盒內又有9個小蓋盒,分別裝有漆小盤、貝雕籌碼、象牙雙色色子盒,紋飾華麗、繁縟、精巧。

絲織品是中國傳統出口商品,歷來備受海外推崇,在古羅馬帝國時,中國的絲綢曾一度與黃金等價。18世紀,歐洲洛可可藝術風格盛行,其基本特徵是通過連綿的葉形花紋,大量使用蜷曲的C形、S形或貝殼形狀,製造出輕柔、精緻、優美、高雅的格調,中國輕柔飄逸的絲綢為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形成帶來新的靈感。在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宮廷男女服飾都以刺繡、折襇、蝴蝶結做裝飾,貴婦高跟鞋的鞋面也是用中國絲綢、織錦為麵料,上面繡著象徵吉祥如意的麒麟、龍鳳等精美的中國圖案,有些貴婦甚至穿著中國刺繡的服裝、披著中國刺繡的圍巾、口袋裝著中國刺繡的手帕,將自己打扮成中國傳統的大家閨秀模樣而大肆炫耀。據記載,18世紀中後期,中國外銷披肩風靡歐美,色彩以白色和艷色為主,每年的進口量高達八萬多條,其中法國就佔據了四分之一的份額。這件象牙白纏枝牡丹紋絲繡披肩(圖六),長190厘米,方形,通體以象牙白絲線繡以纏枝紋,邊飾以流蘇,主體圖案為四朵怒放的牡丹花對稱地分布於披肩四角處,繡工精細,紋飾精美。

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是廣州工匠將景德鎮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審美習慣加彩烘燒而成,主要用於外銷。廣彩既有中國傳統彩繪藝術風格,又吸收了歐美的藝術精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16-18世紀歐美貴族及上層人士都以擁有裝飾徽章圖案的中國餐具作為榮耀與權威的象徵。徽章瓷可分為家族徽章、名人徽章、省城徽章、公司徽章、軍隊徽章等,它們多裝飾於器物的顯要部位。據記載18世紀中國銷往歐洲市場的徽章瓷約60萬件,約300個歐洲家族到中國訂製過徽章瓷。這件廣彩菱形徽章紋蓋盒(圖七),高7.5厘米,逕55厘米,週身以清秀淡雅的歐式折枝花卉紋為裝飾,子母口,橢圓紐,器蓋中下方繪HUSNM銘盾形徽章紋。該徽章頭冠飾一艘三桅遠洋帆船,主體盾牌由紅、綠、黃、藍、白五種顏色組成,上半部飾十字形,下半部飾船錨,由兩隻手握權杖的雄獅做護衛,底部綬帶銘詞為HUSNM。其中H是訂購者名字的縮寫,US是訂購者的國籍,NM是保險的一種類別,故可推斷該器物是美國勞艾德商團在廣州訂燒的其中一件瓷器。

18、19世紀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中國工藝品源源不斷地外銷到歐美等國家,在歐美上流社會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趣味」的社會時尚。18世紀是歐洲洛可可藝術風格興盛發展的重要時期,它追求的是一種精緻、輕巧、纖秀的藝術理念。「中國趣味」與洛可可藝術有不少相同之處,它們都注重細節,精緻纖巧,可以說洛可可藝術風格為「中國趣味」的流行提供了基礎,而「中國趣味」的引進又促進了洛可可藝術的多樣化與繁榮,二者是同期同步發展,是中國藝術與歐洲藝術接觸撞擊下,在人類藝術史上綻放了一朵奇葩。



来源:中國文物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