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utilus礦業的地質學家檢查一份鑽取的礦物樣品。該公司計畫開採一處位於俾斯麥海底的富含金和銅的礦場。
湯姆·德特魏勒(Tom Dettweiler)靠地表幾英里之下的生意過活。他曾經幫著找到了泰坦尼克號。之後,他的團隊確認了一艘滿載金子沉船的具體位置。全部加在一起,他已經讓幾十艘消失的船隻重見天日了。
如今,德特魏勒已經從找尋消失的珍寶轉行去勘探散落在海底的自然資源:富含金銀、銅鈷、鉛鋅的崎嶇礦床。對海洋地質學的全新理解使人們與數以百計的此類礦體不期而遇。由於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它們被稱為「多金屬硫化物」。
湯姆·德特魏勒服務的奧德賽海洋探索公司,為了價值不菲的礦石勘察海底。他說,其中的關係十分重大。
這些發現掀起了一股淘金熱,公司、企業家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競相宣示對富硫區域的權利。這些區域散佈在冰冷海底的火山溫泉之間。日益減少的陸地資源,以及黃金等金屬創下的歷史高價,促使勘探者們忙於對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海底礦床進行採樣和評估。
德特魏勒為位於佛羅里達州坦帕的奧德賽海洋探索公司(Odyssey Marine Exploration)工作。最近,在一次關於公司深海運作的採訪中,他說,「我們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懷疑者曾經將深海採礦與月球尋寶相提並論。現在沒人這麼說了。海洋地質學的進步、未來幾十年金屬資源匱乏的預測,以及對海洋越來越深的探索,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深海採礦就變得現實可行。
環境保護主義者越來越多地發出警告,他們說,關於海底採礦風險的研究還很少。採礦業對此的回應則是相關的研究、保證和基調樂觀的會議。
海底採礦的技術進步圍繞著新型機器人和感測器等設備展開,其中一些設備源於石油和天然氣的海上開採行業。船只用長長的纜索將探測設備吊入海中,讓尖利的鑽頭紮進堅硬的海床。所有這些水下機械設備使得海底礦藏更加易於發現、繪製圖譜和開採。
行業巨頭正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裡尋找多金屬硫化物,這些巨頭當中也包括中日韓三國一些擁有政府支持的機構。而奧德賽這樣的私營企業已經進行了數百次深海評估,並對一些太平洋島國周邊的火山地帶宣示了權利,這些國家包括:斐濟、湯加、萬那杜、紐西蘭、索羅門群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
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是聯合國的一個分支機構。這個向來無所事事的機構位於牙買加,掌管公海裡礦產資源的權益問題。管理局的官員喜歡描述說,他們掌管了地球表面51%的區域。管理局最近發現,各種有關硫化物的諮詢讓他們應接不暇。
德特魏勒說,「其中的關係十分重大」。他還補充說,如果金屬價格繼續升高,「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礦床可能會帶來千億美元的財富。」
科學家曾經認為,深海之中的財富主要埋藏在由土豆大小的岩石鋪成的岩床中,因為它們能用來開採鐵和鎳之類的普通金屬。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企業家試圖將這些資源挖掘出來,但是勘探、採掘和運輸的高昂成本使這種行為得不償失。
如今,陸上礦場之中的富銅礦越來越少,而銅已是現代生活中的必需品,從管道到電腦,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市面上的許多礦石銅含量僅有0.5%。但是,海底勘探者已經發現了純度為10%甚至更高的礦石,讓這些隱蔽的礦床變成了潛在的富礦脈。事實證明,同樣的前景也適用於銀和金。
十五年前,未來的水下採礦企業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份海底礦藏開發權:Nautilus礦業(Nautilus Minerals)贏得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海底約2000平方英里富含火山物質區域的勘探開採權。
去年,這家總部位於多倫多的企業贏得了一個富礦床的20年開採租約。礦床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俾斯麥海,在海平面之下一英里的地方。該公司說,此處蘊藏著大約十噸金和12.5萬噸銅。
Nautilus計畫明年開始採礦,不過也提到了推遲的可能性。公司正在製造高達25英尺的機器人,準備靠它們來採集海底的金屬硫化物,並將採集所得泵回海面。這之後,駁船會將這些海底礦物運到約30英里外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港口拉包爾。
最近,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蒂芬·羅傑斯(Stephen Rogers)對分析師們說,「我們進展順利。」
批評人士說,該公司的計畫對漁業、島民和生態系統都有潛在危害。環境保護主義者組成的國際組織「反深海採礦運動」(Deep Sea Mining Campaign)發表了一份32頁的報告《深不可測》(Out of Our Depth) ,指出這些海底火山區居住著數以百計的未知物種。
該組織說,應當「在開採之前」填補信息空白,並且做出消除負面影響的計畫。
在一次訪談中,羅傑斯說該組織的分析有欠公正。他說,「我們正在做詳細的環境規劃,這也是我們的義務。我們對已經做出的成績非常自豪。」
全球的專家都在密切注視Nautilus,看這家公司如何在環境政治、創新技術和難測市場帶來的風險當中尋求發展。
俄羅斯海洋地質學家、國際海洋礦物學會(International Marine Minerals Society)主席格奧爾基·切爾卡舍夫(Georgy Cherkashov)說,「任何的成功都會引發其他礦業公司的連鎖行動。」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金、銅和許多其他工業金屬的消費國,中國沒有耐心等到有人宣布海底採礦成功的那一天。當海底管理局於2010年5月實施多金屬硫化物勘探條例時,來自北京的代表當天就提交了中國的申請。
中國用水面船隻進行礦物勘探工作,還建造了一臺深海潛水器,以神秘的海洋生物命名為「蛟龍號」。「蛟龍號」能載三人潛入深海勘察多金屬硫化物區域。
去年,中國與海底管理局簽署條約,取得了3860平方英里區域多金屬硫化物的獨家開採權。該區域位於印度洋麵近兩英里之下的一個火山口,大小相當於波多黎各。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簡稱大洋協會)主任金建才 告訴記者,這種礦藏「將有助於滿足中國對精煉金屬日益增長的需求」。
與此同時,銅陵有色最近與Nautilus達成協議,每年將從後者那裡進口一百多萬噸太平洋海底硫化物,數量大致相當於世界銅產量的5%。銅陵有色是中國最大的銅精礦進口商,也是世界最大的銅冶煉商之一。
俄羅斯於2011年加入了公海礦藏淘金者的行列,法國和韓國的加入時間則是今年五月。
礦物學會的切爾卡舍夫博士對人們的環境擔憂不以為然。他說,國際上熱捧海底採礦的一個原因就是,與陸上開採相比,它的環境影響相對較小。
談到多重宣示權利的現象時,他說「原則是先到先得。」他又補充說,對最具開採潛力地區的廣泛爭奪,代表了「對世界的最後一次重新瓜分。」
来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