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行招拍挂以來,土地出讓收入已成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超過了3萬億元,不過,部分城市從去年年初推出的限購政策,使土地出讓收益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收益率的下滑不僅讓地方財政變得緊張,也使相關數據變得不那麼清晰。
近日,財政部透露,2011年我國東部地區「招拍挂」和協議出讓土地實現的土地出讓收益3524億元,佔全國的68%。以此計算可以得出,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實現的收益約5182億元。
此前,業內專家曾測算,除去征地、拆遷、補償、稅費等成本,土地出讓的淨收益率一般在40%以上。不過,這一數據尚未得到官方認可,並且近年來由於征地拆遷成本的增加,土地出讓的收益率可能會有所下滑。
但如果按照5182億元計算,則2011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的淨收益率僅僅為15.6%。真的會是如此之低的收益率嗎?
兩組數據矛盾
記者發現,同樣來自財政部的一組數據與上述結論有較大的出入。
在今年3月份財政部提交的《關於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顯示,2011年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3166.24億元。這也是中國的土地出讓收入首度邁入了3萬億元大關,此前最高的是2010年的2.9萬億元。
在支出方面,前述報告顯示,2011年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32931.99億元,包括征地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23629.97億元、農業土地開發整理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補助農民等支出2351.06億元、用於教育支出197.46億元、用於農田水利建設支出120.35億元、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668.58億元、按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用於城市建設支出5964.57億元。
如業界的一般理解,扣除掉「征地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剩餘的部分即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益。這意味著,2011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益為9537億元(註:33166.24億元減去23629.97億元),約是當年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的28%。
一個是5182億元,一個是9537億元,兩者相差4355億元。究竟哪一個才是去年地方政府賣地的淨得?目前外界尚不得而知,仍有賴於相關政府給予更為明確的解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土地專家表示,去年地方土地出讓收益僅僅5182億元的數據,有點太少了。
他表示,雖然由於政府拆遷條例的出臺,導致去年征地拆遷的費用有所提高,但也不至於成本會增加如此之多。一般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讓時設定的出讓底價會比該地塊的成本價高出25%,換言之,只要該地塊能夠最終出讓,即便是以底價成交,也相當於會有超過25%的純收益。
「況且,去年有些地塊還是溢價成交的。」該專家稱。
而記者獲得的某直轄市土地出讓情況報告也顯示,2011年該地土地出讓累計上繳財政專戶1079億元,扣除土地儲備等成本後淨收益621億元。這意味著,該地區的土地出讓淨收益在60%以上。
来源:南方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