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郵遞快件——雞毛信

發表:2011-11-17 14: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現代通信快速便捷,有快件郵遞,還有手機、電腦、傳真等等。但是,在通信落後的古代,被認為最快、有標識的信件,恐怕非雞毛信莫屬了。提起雞毛信,人們興許仍記得國產故事片《雞毛信》中機智勇敢的海娃歷盡危難,為我軍傳遞緊急情報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雞毛信」的前身是「羽書」、「羽檄」,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出現。《漢書》中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原來,古代紙張尚未出現前,以木簡為書,長兩寸,謂「檄」。對十分火急、需要快速傳遞的公文、信件,就在上面插(粘)上雞毛,表示信件的投送應如雞疾走一樣迅速。古代驛站,凡傳遞特急信件者,習慣在信件背後插上三根雞毛,人們稱之「雞毛信」。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就曾使用過「雞毛信」進行聯絡,國產故事片《雞毛信》就是最好的例證。

雞毛信這種信件在我國古籍詩文中屢有出現,多與軍事有關。唐代詩人杜甫《秋興八首其四》詩寫道:「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馳。」王維的《老將行》詩中也寫到羽檄:「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在宋代、元代,朝廷還創建過投遞「雞毛信」的驛站「急遞鋪」、「急腳遞」,急腳遞日行可達四五百里。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如故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炫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有軍前機速處分,則自御前發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原來,古代一些重要的「雞毛信」 可以不經樞密院處理,而直接由「皇帝」下令,在急遞途中,過往車馬行人看見後都得讓路。雞毛信,相當於現代郵政的特快專遞,各地驛站見此信後必用快馬晝夜不停地送往目的地。收件人接到雞毛信後,也必須如現代人處理緊急公文一樣,呈閱急辦,不得延緩,以爭取時間。

「雞毛信」除了追求快,還要追求準確無誤。那麼,為何選用雞毛粘附急件作為特殊標識呢?首先是因為雞有古人評價的五德:「帶冠為文,足搏距為武,敵在前敢鬥為勇,見食相呼為仁,守夜不失為信。」傳遞機要急件就應如雞司晨啼明,即使風雨雷雹也不失時;此外,中國人把雞視如吉雞,也許取其逢凶能化吉的寓意;當然,也可能是由於雞毛遠比鳥羽容易獲得吧。

小小雞毛,寓意頗深。明代戚繼光、鄭成功軍隊駐紮閩南沿海地區抗擊倭寇、荷夷,每逢祭旗、出征等儀式,所置備的三牲中都要用到雞,而且蒸煮熟的全雞要在雞屁股部位插上幾支雞毛。至今,在牲禮中的「熟雞插雞毛」這一奇特趣俗仍在同風共俗的閩南和臺灣民間沿襲。

全國現存的雞毛信實物十分罕見,其中有一件是抗日戰爭初期從河北省元氏縣仙翁寨發出的。這件實寄封正面從右到左寫有「遞至邢臺縣安荘交劉德齊先生尊啟,八路軍自元氏縣仙翁寨緘」,當時信封的兩角插著兩根雞毛。這件實寄封背面有五個戳(並非現在所說的郵戳),戳的上邊都寫著「冀西抗日區交通網」,並有起始時間和到達時間。信封的背面留有雞毛痕跡,保存完好,是一件珍貴的革命文物。



来源:西安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