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的戰爭僅僅打了56天就全線潰敗

作者:殺毛 發表:2010-05-02 23: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兵)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
  
戰爭爆發前夕,在直隸、京津地區的清軍共113000人,其配置如下:
  
北京地區約65000人。榮祿自統武衛中軍30餘營12940人,駐南苑;尚書銜武衛後軍總統董福祥部20個營6786人,原駐豐潤、玉田一帶,6月10日後調駐北京東南郊;奕訢部神機營25個營14000餘人,載漪部虎神營14個營8640人,分守北京各城門;此外尚有八旗、綠營兵2萬餘人,駐北京城內。
  
天津地區約25000人。直隸提督、武衛前軍總統聶士成部34個營(隊)15070人,駐蘆臺、開平一帶;天津鎮總兵羅榮光部淮軍10個營4750人,駐大沽、天津等地;總兵李安堂部淮軍5個營2318人,駐北塘、聖頭沽一帶;總兵何永盛部練軍6個營2500人,駐天津;工部侍郎、武衛右軍總統袁世凱率七千餘人去山東後,余部3000餘人駐小站。
  
山海關地區約14000人。總統武衛左軍、四川提督宋慶及會辦武衛左軍、浙江提督馬玉昆部25個營9806人,駐山海關內外(6月17日後,宋慶、馬玉昆部奉命陸續赴津);淮軍總兵呂本元部五個營 2500人,駐山海關一帶;八旗兵馬步千餘人守山海關城。 保定、正定、大名府等地駐有練軍16個營,約5500人。 宣化、永寧、古北口、熱河(今承德附近)一帶,駐有練軍11個營3200餘人。
  
此外,清廷又於6月中旬諭令各省督撫迅速挑選馬步隊伍星馳赴京,聽候調用,並令馬玉昆、張春發、陳澤霖、袁世凱等迅速統兵來京;同時,招募民團、鄉勇及一部分精壯義和團員,編練成軍,以增強北京和天津的防禦力量。但是,各省督撫接到諭令後,或藉故推諉,或行動遲緩,真正應命前來參加勤王作戰者寥寥無幾。 而從天津分兩路進攻北京的八國聯軍有18050餘人,火炮81門,其中從北運河右岸進發的日軍達80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100人,炮53門。
  
1900年的清兵,已經是一支經過近代化改造的新式陸軍。吃盡洋人「船堅炮利」的苦頭之後,19世紀中葉開始,洋務運動開始在大清國自上而下地啟動。洋務運動的核心,就是實現軍事的近代化。1895年的甲午海戰中,李鴻章精心創建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洋務運動的聲浪。但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前,即戊戌變法後,慈禧還是同意了兵部尚書榮祿加強京畿防禦的建議,並委任榮祿新編組了武衛左、中、前、後、中5個軍約60000人。 這60000人包括,聶士成編練的武毅軍13000人,董福祥編練的甘軍約13000人,宋慶編練的毅軍約13000人,袁世凱編練的新建陸軍10000 多人,以及榮祿親自統率的南苑駐軍10000多人。武衛軍裝備的火炮,按作戰用途區分為步兵野戰炮(亦稱行營炮)、炮兵野戰炮和野戰重炮、山炮等,基本上形成了陸軍完整的火器裝備系統。

武衛軍的建成,表明清軍的主力已基本上成為裝備近代槍炮和包括步、騎、炮、工、輜重等兵種在內的合成軍。武衛軍外,清軍還在湖北、江西中掃募了10個營,編成左、右翼武衛先鋒,以便聲援京師。 以武衛軍中裝備最精良的聶士成武毅軍為例。這支13000人的部隊,擁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200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 此外,武毅軍還有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2挺,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16門、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32門、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32門,這些炮每分鐘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這些火炮發射的開花彈、子母彈、葡萄彈、實心鋼彈等,可以分別摧毀城牆和炮臺工事、擊殺密集進攻之敵、殺傷敵衝鋒散兵、擊穿敵艦鋼甲. 如此精良的裝備優勢人數,比起八國聯軍任何一支都毫不遜色。
  
1900年6月10日,西摩率英、美、奧、意、俄、法、德、日八國聯軍2000人,分數批乘火車自津赴京,10日晨,第一批共500人,其中英軍300,美軍100,奧軍60,意軍40。隨即又由英、俄、法、日、德等國軍隊組成第二批約600人。次日又陸續出發,至11日晚共達2000人。 裕祿以京津火車不通為由,試圖阻止聯軍北上,各國領事嚴詞相抵。德法兩國軍隊甚至搶奪車頭而行。聯軍隨車帶工程師、工人和修路材料,以圖邊修邊行。 當日晚,西摩聯軍行至落垡,被數百名義和團攔截,雙方交仗,團民50餘人陣亡。洋兵下車追趕至村外,又擒獲4人。
  
6月13日.西摩聯軍邊修路邊行軍,遲緩地抵達廊坊。下午,遭義和團襲擊,雙方激戰,團民傷亡30餘人,14日早晨,義和團約300人,持刀荷槍,大聲疾呼,向廊坊車站攻擊。聯軍槍殺團民約80人。有4名義大利兵被砍死。當晚,留在落垡車站的聯軍支隊被圍攻,聯軍擊殺團民200人。駐高碑店清軍伺義和團游動之際,發炮襲擊,斃團民30餘人。 16日,西摩決定放棄由鐵道赴京,退回楊村,改由運河乘船北上。 18日,義和團2000人會同甘軍3000,襲擊廊坊車站西摩聯軍余部,殺洋兵6人,傷48人。晚,義和團及甘軍追擊包圍楊村車站,又斃傷聯軍約40人。 20日清晨6時,西摩率聯軍沿北運河向天津潰退。途中多遭義和團及清軍阻擊,炮火之聲,絡繹不絕。
  
22日,西摩率聯軍於凌晨 2時出發,至西沽一帶遭清軍炮擊。晨5時,聯軍攻佔西沽炮臺。下午,清軍以6000人的兵力發起反攻,擊斃德軍凱塞林、奧卡斯中校。 23日,聶土成令楊慕時率軍奪西沽軍械庫。晨,清軍5個營猛攻,佔領該庫。聯軍反撲,復失。清軍陣亡120名,傷130名。英軍貝茨上校被擊斃。 同日,由大沽往援天津租界的俄、德、英、美聯軍約2000餘人,下午到達紫竹林,與租界駐軍會合。聯軍稱:「下午一點鐘時各國兵上進入天津租界,當先者為英、美兩國兵士。美兵所放大炮極佳,華兵只接連開放排槍,並不以大炮從事。
  
這次戰役,聞美兵陣亡三人,受傷二人,英兵陣亡二人,受傷一人,德兵陣亡十五人,內有將牟一人,受傷二十六人,俄兵陣亡十人,受傷三十七人,至租界中婦女小孩並無一人傷損者。」 24日,天津租界聯軍得知西摩聯軍被圍於西沽軍械庫,發兵2000往援。25日晨,聯軍數百名,沿鐵路進至錦衣衛橋,以接應被圍的西摩聯軍,為官軍及團民擊退。午時,西摩聯軍攜洋炮進攻清軍陣地,不克,乃往老龍頭車站奔竄。天津海光寺製造局木料廠為聯軍炮火所焚。 26日,租界派出軍終於將被困於西沽軍械庫的西摩殘兵接回。西摩聯軍自10日北上,17天中與義和團及清兵接仗14次,被擊斃60餘人,傷200餘人。團民及清軍陣亡達三四百人。
  
清軍與八國聯軍,11.3萬人對2萬人的較量,北京地區的戰爭僅僅打了56天就全線潰敗。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軍隊與外國列強軍隊的作戰,幾乎逢戰必敗。每一次戰敗都使得國家利益進一步喪失,民族災難進一步深重。清政府也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國家將無存於天下。在他們看來,軍事上的失利是由於武裝力量不強大導致的。於是,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下決心花大投入建立一支新式軍隊。這支軍隊還真的建立起來了。當時,清政府按照德國軍制編練軍隊,武器裝備也從德國引進。到1900年,清政府已有兩支新式軍隊。
  
正在這時,發生了八國聯軍**戰爭。當時,在北京與天津乃至華北地區的清軍共有11.3萬人,包括聶士成的淮軍、宋慶的毅軍、袁世凱的新軍和董福祥的甘軍、慶親王奕劻的神機營、端郡王載漪的虎神營,以及直屬九門提督、步兵統領的御林軍。此外,還有配合清軍作戰的大批團練、義和團民。而且自甲午戰爭後,清軍的武器裝備及軍事訓練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據清海關統計,經天津口岸輸入的武器僅在1898—1899年間就猛增了8倍之多,這表明北洋地區的軍隊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其裝備也得到了更新。其中武衛軍、神機營等大都採用西式先進武器,並配備速射機槍和各式大炮。用現代的話說,清政府正規軍與聯軍在武器裝備方面沒有形成「時代差」。
  
而八國聯軍的兵力數量佔有劣勢。八國聯軍包括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義大利、俄國、奧匈帝國。但是,實際的兵力不多。共有20000人。其中:日軍10000人;俄軍40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000人;法軍800人;德軍100人;奧匈帝國和義大利軍隊加在一起,不到100人。
  
清軍又是在本土作戰,有著可靠而良好的後方基地,軍隊可以有不斷的補給。特別是天津大沽炮臺,儘管這裡是聯軍通往北京城的必經之路,但是自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雇佣德國工程技術人員,花大氣力重新改造了大沽炮臺,成為19世紀末世界最強的堡壘之一,是聯軍登陸的最大障礙。這座炮台上配置著德國克虜伯公司制.造的先進的堡壘炮,並且部署了4艘德國制.造的魚雷艦。如果聯軍攻不下大沽炮臺,他們除非飛到北京城。
  
可是,這麼好的作戰條件,清軍再次一敗塗地。1900年8月13日午夜,俄軍司令李尼維奇命令參謀長瓦西裡耶夫斯基率部,在曾經幫助袁世凱訓練新軍騎兵部隊的挪威人曼德的帶領下,趁大雨清軍哨兵疏於戒備的時候,摸上東便門,拉開了聯軍強攻北京城的序幕。緊接著,聯軍各部隊按協同約定:日軍攻擊齊化門,即現在的朝陽門;美軍第14步兵團攻擊沙窩門,即現在的廣渠門;英軍第12炮兵團攻擊安定門,最終向正陽門推進。清軍無力抵抗,節節敗退。16日,日軍佔領皇宮;17日,整個北京城淪陷。而大清國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和傀儡皇帝早在二天前就出德勝門西逃了。

算一算,從天津8月日起兵進發北京時不過一萬六千多人,可這一萬六千人只用十天時間便於8月14日攻進北京,趕走了清朝皇帝。當時僅北京的城防守軍(官軍,不包括義和團)就有三萬多人。
     
他們的武器好嗎?
  
還沒有清朝官軍的好。有英國公使事後給其政府的報告為證:"由於義大利公使的好意,他送給我這份報告單,我把它隨信附上,因此我能夠使閣下掌握關於那些武器彈藥數目的有趣的細節,那些武器彈藥是西摩海軍中將於今年六月底返回天津途中,佔領天津附近的中國武庫時,在該武庫中所發現的。這份報告單是一位義大利軍官編製(不包括該武庫中所儲存的巨大數量的軍用物資)。關於這份報告單的驚人事實,在於那些新型大炮和來福槍。作為此事的一個例證,有人告訴我說:曼裡徹式卡賓槍的類型,比供給在華作戰的奧匈部隊的那些卡賓槍甚至更為新式;那些克魯伯大炮絕比德國人所有的大炮甚至更為新式。"
  
附件 關於在天津附近武庫中所發現中國新式軍用物資報告單
  
   三十六門克虜伯大炮,口徑 87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折合3. 41英吋,其中大部分仍裝在箱中。
   六十門克虜伯大炮,口徑 70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折合2. 75英吋。
   四十二門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口徑 57毫米,折合2, 24英吋。
   四十二門諾爾登費爾德式機關炮,口徑 47毫米或 1.85英吋。
   四十二門大炮,其中一部分為諾爾登費爾德式,一部分為上海機器局製造,口徑 37毫米折合1、45英吋。
   十門速射機關炮,口徑 37毫米,折合1、45英吋。
   二十門小口徑的速射機關炮。
   三萬支具有最新標記的毛瑟槍和曼裡徹式來福槍。
   三萬把刺刀、軍用品及其他。
   約值二百五十萬英鎊。
  
對這個總數,應加上武庫內的機器、工具以及目前駐京部隊的武器。看看看,戰鬥一開始被人家繳獲的新式武器就這麼多,等於給後來聯軍的一萬六千人配備了全副武裝還有預備的。要知道這西摩海軍中將的隊伍是在乘火車進兵北京受阻、"逃回"(我們許多教科書上這樣說)天津時繳獲的這些武器。這能說清軍的武器差嗎?!

美國:

美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挪威人ole herman johannes krag 和erik jørgensen研製,斯普林菲爾徳兵工廠生產的krag-jørgensen步槍,美軍是從1892年開始使用的,八國聯軍侵華美軍所使用的型號m- 1898步槍、m-1889/99卡賓槍。(m-1892步槍、m-1892卡賓槍、m-1896步槍、m-1896教練步槍、m-1896卡賓槍、m- 1898步槍、m-1898卡賓槍、m-1899卡賓槍和m-1899騎警卡賓槍)。

英國:

英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恩菲爾德兵工廠生產的lee-enfield步槍,英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的李式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李式步槍和李式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 lee-metford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李式步槍、彈排裝填李式步槍、短李式步槍mki、短李式步槍mkii、短李式步槍mkiii /iii*、短李式步槍mkv (僅用於測試)、4號步槍mki、4號步槍mki*、5號步槍mki叢林步槍、4號步槍mkii和l2a)。

法國:

法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chatellerault兵工廠生產的lebel model 1886 rifle/fusil d’infanterie modéle 1886步槍,法軍是從1887年開始使用的model-1886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model-1886步槍。

德國:

徳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毛瑟兵工廠生產的毛瑟98步槍,徳軍是從1898年開始使用的毛瑟98步槍,八國聯軍侵華徳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毛瑟98步槍/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gew-88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

義大利:

意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杜林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意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八國聯軍侵華意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卡賓槍。(m-91步槍、 m-91卡賓槍、m-91ts特種兵卡賓槍和m1938步槍)。

奧匈:

奧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斯太爾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直拉槍閂步槍,奧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馬林瑟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奧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95步槍/卡賓槍。

俄國:

俄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léon nagant研製的末欣-納干步槍。俄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末欣-納干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俄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末欣-納干91步槍/龍騎兵步槍。(m-1891步槍、m-1891龍騎兵步槍、m1891哥撒克步槍、m-1907卡賓槍、m-1891/30步槍、m-1938卡賓槍、m- 1944卡賓槍和m-1891/59卡賓槍)。

日本:

日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arisaka兵工廠生產的30式步槍,日軍是從 1897年開始使用30式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日軍所使用的型號是30式步槍/卡賓槍。

清軍的輕武器相比八國聯軍並不差.像武衛軍中裝備最精良的聶士成武毅軍為例。這支13000人的部隊,擁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200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此外,武毅軍還有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2挺,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16門、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32門、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 32門,這些炮每分鐘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這些火炮發射的開花彈、子母彈、葡萄彈、實心鋼彈等,可以分別摧毀城牆和炮臺工事、擊殺密集進攻之敵、殺傷敵衝鋒散兵、擊穿敵艦鋼甲.

我們得承認,八國聯軍的裝備總體上還是比清軍略好一點,特別是機槍和山炮的數量多些.因此清軍大敗,主要不是裝備而是人的因素.



来源:貓眼看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