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對人類的敗壞作用

發表:2009-07-02 10: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進化論之所以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不單因為它是完全錯誤的假說,更重要的是它對整個社會、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達爾文曾把自己的學說稱為"魔王的聖經",不難看出魔通過這種形式來敗壞人類的過程。
馬克思、恩格斯和毛澤東都強調達爾文的進化論,並且把進化論的觀點演繹到社會中來。1883年,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發表講話時,曾經斷言:"正如達爾文發現了有機自然界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也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確實,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和《共產黨宣言》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是何等相似!都是把競爭、掠奪當作唯一的出路,生存的根本。在共產黨看來,進化論是他們"反對有神論的天然盟友",只有讓人們相信自己是動物進化來的,才能使人們從內心驅除對天地自然的敬畏,擺脫道德倫理的束縛,從而實現他們大無邊的權力慾望:對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的統治(共產黨的口號是"解放全人類")。這期間充滿了對人的欺騙愚弄。所以從一開始進化論傳入中國,就是以"官方"、"正宗"的面目出現的,進化論就是真理,沒有爭論,也不能有爭論。並且長久以來,無論是進化論的漏洞,還是對進化論的質疑之聲,在中國正規教育中,都被刻意隱瞞著。進化論在中國教科書裡仍然是完美無缺的,學生不需要對其進行批判性的反思,只能全面接受。

在西方,許多人對"上帝造人"深信不疑,堅信神對人的約束;在古老的東方,人們信奉"人之初,性本善","三尺頭上有神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神用泥土造人的傳說。(神說的泥土,不是指我們人類空間的泥土,我們人類生活在分子與星球之間這個空間裡,在神看來,粗糙的分子就是土)。中國儒家學說,都是圍繞"人如何修身重德"來講的,《道德經》洋洋數千言,就圍繞"道、德"在講。也就是說,千百年來人們都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是人的主導,而人自私自利的魔性則是見不得人的醜陋的東西,是需要通過人的努力去抑制和克服的。

但是,進化論卻讓人從生物學的角度相信人是動物"進化"而來的,從根本上說就是讓人承認了自身的魔性,相信只有競爭甚至傷害別人才能生存下去。"你不打倒他,他就打倒你"、"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等成為了人們生活的準則。千古以來一直流傳的人類道德在人們的心目變成了單純的、毫無意義的說教,人們一直相信並秉承的"因果報應"因為看不見、摸不著,變得可有可無。

道德失去了約束人類魔性的作用,人放棄了最本質的道德觀念,滿足人們無限制的"慾望"變成了人類"進步"的"推動力"。人類自私自利的魔性開始佔據上風,人類的道德便開始進入了全面的敗壞。社會上一個再美好的生命如果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就會被淘汰掉,不管你是如何善良。一個處處與人為善,為社會默默無聞作出奉獻的人,一個認真提高自己道德水準的人在社會上往往不是被提倡、而是受到排擠、打壓,甚至於被排斥到喪失基本的生活空間。人們不再相信善良、寬容、忍讓的傳統道德,"笑貧不笑娼",連黑社會的老大都成了人們崇拜的對象。在這種整體氛圍的帶動下,每個家長都在盤算著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上人",能更適應這個"競爭的社會"...... 教書育人的學校不再注重學生"如何成人"的道德教育,而是以分數和成績作為指揮棒,甚至公開教唆學生為求成績抄襲,為求學位花錢送禮等。

當今中國社會人們已經切實的被進化論帶動著承受進化論破壞人類道德帶來的惡果。每個人都在競爭中失去著自我的純真善良的本性,人們在所謂的"競爭"和"適者生存"觀念的影響下進行著"合法"的自相殘殺,為了達到競爭的勝利,無所不為、無惡不做,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人類的道德淪喪到可怕的地步。今天的人類,無所顧忌地破壞著自然,一味地索取,招致不盡的天災,人不守德,招致報應,自古有之。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把自己從宇宙生命的鏈條中斷離出來了。已經脫離了宇宙的圓容系統,破壞了宇宙的圓容體系。隨著人類純真善良本性的泯滅、魔性的放縱,人類已經完全背離了上天給人制定的道德行為規範,換句話說已經不能稱其為人了。那麼神還會允許人類繼續敗壞下去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minghuinet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