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銀高層:中國社會信用薄弱


在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副局長黃慕東表示,"社會信用薄弱"的確是大陸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之一。這是對岸金融主管單位高層主管首次在臺灣坦率指陳中國金融行業的信用問題。

毒奶事件 就是明證

目前中國存在的社會信用薄弱問題,黃慕東指出,包含企業因經營出問題而逃避銀行債務、企業財務造假、商業欺詐,又或像三鹿奶粉等"制假""售假"等失信、違法行為。

黃慕東說,"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但以往的美德為何現今崩壞,他分析主因在於人民與企業對產權的觀念模糊,對信用意識與規則理念感到淡薄。同時,社會經濟活動也缺乏強而有力的法律制裁與規則約束,缺乏徵信制度下,難以協助交易雙方互相瞭解、信任,也無法約束。

人民銀行從1992年深圳開始試點推行貸款證,是一本冊子內記載企業基本、財務和貸款訊息,1997年建設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截至今年6月,企業信用信息資料庫內已有1300 多萬戶企業,其中630萬戶有信貸記錄;個人信用信息資料庫有6億多自然人, 其中有1.2億人有信貸記錄。

中國也積極培育徵信市場,黃慕東舉出這次的金融風暴,國際3大評級機構就承認自身有重大缺陷,例如利益衝突時如何規避,仍無法解決。他認為,不如就培養國內的評級機構,目前中國有5家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使用,利用行政管理統計報告、行業自律等方式,加強徵信市場管理。

當然最重要的是提高信用意識,樹立國內的徵信理念,黃慕東說,人民銀行不只深入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導,也將徵信知識帶入校園、社區、工廠甚至田間,由普及徵信與相關金融知識,帶動加強社會信用的觀念。

臺灣金管會委員葉銀華指出,臺灣金融監管方法包含健全的法令制度、金融預警系統、落實資訊揭露的透明度、強化自律功能與問題金融機構的危機處理。而信用制度首重風險管理,透過企業與個人的授信資料、信用風險資料庫與推廣中的不動產交易價格與鑒價資料庫,提供風險管理機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聯合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