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會用這樣的詞彙,如「神魂飛揚」,「魂不附體」,「體魄」,這個人的「精神」很好,那人的「意志」堅強。常用這些字和詞,但仔細想來,你真的懂得其中之意嗎?
究竟什麼是「魂」,什麼是「魄」,什麼是「精」,什麼是「神」?在《內經》中,把人的「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慮、智」作為概念,兩千多年前,就簡單而概括的提出來了。這一理論之精闢,涵義之深微,現在讀起來,實在令人敬佩中國古人的至明至理。
這裡我想簡單的介詔一下以上提到的那幾字,作為養生學的基礎,其目地是讓人知道存在我們自己體內的這些基本物質,怎樣去保養和護理。精神與物質是一性的。
「德」是「德」氣,天德屬於陽。天德對人體的作用是生機,給予人與萬物的是自然界的大氣,雨露,陽光,以及一切人與萬物生長變化所需要的機制與氣機。「氣」,當人登上月球之後,第一件事情是想發現有沒有空氣,有沒有水,因為只有有了空氣才能有生命。氣就是那個你時時刻刻需要,卻從來不注意,有它的時候你不在乎,沒的時候太晚了的,講不清楚的東西,其實真的講清楚了你也許不會明白,講不清楚時你也許還會不高興的氣那個東西。
「精」生命之來源,先天之精,這個精也可以講三天講不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怎麼理解都不會錯,就放在這兒自己去想了。
「神」從生命的產生而言,陰陽相搏,如果是已經產生的生命,人體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它的神應該稱之為德,「蓋神之為德」,《內經》,如光明爽朗,聰慧靈通之類指的是神。
「魂」,魂隨乎神,神藏於心,隨神而往來,所以人的神不安定時,會「神魂顛倒」,意思是「魂跑到神的前頭去了」。
「魄」,是先前帶來的,如痒你會去抓,不用教的,手在你眼前一晃,你會眨眼,幾天大的嬰兒也是同樣的反應,是與生俱來的,感知屬於魄一類,與生命形體同在,人的身體強健,那麼魄就充沛,我們常說的「體魄」就是這個意思。
「心」,《內經》中說「任物者謂之心」,「任」是接受,擔任的意思,對外界的事物能夠接受,感受到的能體會,有認識這是心的功能,「這人學習不用心」,「沒心沒肺」解剖上一點沒少,但功能上可能不行。魄不行,神也不行,他也不留心去學習「新(心)東西」,就叫「無心」。「意」,意向,這裡意僅僅是心一動以後有了一個「憶」,心不是任物嗎?對外來的事物心動了,就有了一個願望,意向是不定型的東西。
「志」,志就是要定下來了,立志,意有了,就變成志,堅定不夠了。
「思」,反覆計度,反覆衡量,仔細思考,這是思,所謂「由近及遠,慕逆將來」。由眼前想到今後,由現在想到將來。
「慮」思慮,考慮,「慕逆將來謂之慮」,前途莫測,命運多舛,一切不在人的預料之中,會生「慮」。
「智」經過仔細深入的考慮,成熟的思量之後,在為人處事,處世中就顯出智慧來。古人說「故智者之養生也」,有了智慧,有了對事物的周密的思考,當你懂得了人與天地,自然相通的道理,你會遵循天意,順天行事,會不長生嗎?
哦!再順便說一句:「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意藏脾,志藏腎。」你要記住了!
来源:看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