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不是這麼抒發的

作者:臺灣觀點 發表:2007-12-01 03: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大陸似乎興起了一股「華、洋對抗」的民族主義情愫。華爾街騎牛、洋人裸身唱東方紅等事件,接連引發大陸網民爭論撻伐;在國務院的記者會上,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希望外國媒體不要對三峽工程予以妖魔化;法國總統薩科奇徒手觸摸兵馬俑的陶馬,被批耍特權。

至於前一陣子星巴克咖啡被要求撤出上海城隍廟與北京故宮的門市店面(後者已完成撤出動作),當時可謂鬧得沸沸揚揚,登上國際媒體版面。而超過半世紀的民族仇恨難解,更讓中、日外交動輒緊張,影響兩國之間的官民關係。

經濟發展,讓中國更多地取得了買方市場的發言權;綜合國力的提升、大國外交的布局,搭配著國際局勢,例如九一一事件、美國進攻伊拉克、朝核問題、伊朗核發展問題等,讓中國的國際地位更顯突出,也使中國民眾的國際視野逐步寬廣。然而就在此際,一種國家民族興起的驕傲暴發心態,與隱藏在民族自尊深處,疑惑著中國是否已走向文明的矛盾焦慮,也正糾結煎熬著中國。

因此,大家愈來愈常看到,中國大陸觀光客出手豪闊、揮金如土的同時,卻往往高聲喧嘩、不守公德。或者只要有針對中國內部的負面意見,無論是國際媒體或個人,就會被視為西方國家的陰、陽謀,是對中國惡意的污蔑,必須嚴正駁斥,加倍反擊。當然,也有一派深刻自省的聲音,隨時提醒中國人民要韜光養晦、瀋潛低調,現階段追求的是和諧世界、和平發展。只不過,這樣的主張,常常淹沒在民族振興的迷思裡,「挺華排洋」,似乎永遠是最後的政治正確選項。

問題是,中國雖然歷經了百年屈辱,目前要營造一種振衰起弊,民族復興的景象,是不宜用帶有完全對抗心態的民族主義做為催化劑。中國的內部發展,需要境外的資金與技術投注;中國的對外擴張,需要國際社會的協力以及符合國際遊戲規則的前提。更重要的,中國崛起,必須在一種國際支持,至少不反對的氛圍情境下,如此崛起才有意義。凡事講諷刺、搞謾罵,動輒□民心、耍霸氣,好似全世界都在跟中國作對,只有中國人最講理、最文明,這種自我矇蔽與膨脹的民族情愫,往往會埋下更深層仇恨、更嚴重危機的因子。

放在兩岸關係的結構裡,中共則是將民族主義情愫發揮到極致,把兩岸統一喊得震天價響,認為這是中華民族未來無可替代的道路,用大漢沙文心態,蔑視臺灣民眾自主選擇的權力空間。更令人不解者,中共以「盡最大努力維護兩岸和平」與「中國人民不怕鬼、不信邪」,這兩種極端矛盾口吻進行對臺宣傳,所依恃的,還是民族主義。這些讓臺灣人民覺得負面的印象,其實都是中共誤導誤用民族主義的後果,好以此操弄者,實應謹慎為戒。因為,民族主義,不是這麼抒發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央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