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保護區管理處今天表示,截至十八日,長江口中華鱘保護區管理處崇明臨時基地共監測到十四尾中華幼鱘,比二零零六年減少近四十三倍。
近三年來崇明東灘中華幼鱘的監測結果是:二零零五年一百五十尾,二零零六年六百尾,今年至今僅監測到十四尾。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長江流域總共放流中華幼鱘逾十萬尾,但在中華鱘最重要的索餌育肥場「崇明東灘」,並沒有出現監測高峰。
長江口保護區管理處說,同期監測的其他漁業資源量也出現急劇下降,今年監測的漁業資源量較前年銳減三分之二。
此外,今年以來長江流域中華鱘成魚傷亡出現異常情況。數據顯示,從去年十一月至今,長江流域共有十三尾巨型中華鱘傷亡,其中十一尾死亡,一尾存活,一尾生死未卜。
中華鱘是世界二十七種鱘魚中最珍稀的種類,大約一億五千萬年前恐龍統治地球的白堊紀,中華鱘就在地球生存並繁衍,因此被稱為「活化石」、「水中的大熊貓」。
由於環境污染、過度捕撈、長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已嚴重影響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和繁殖場所,導致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瀕臨滅絕。
来源:中央社臺北二十二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