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沒能找到大慶油田

發表:2007-05-07 04: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後,恐怕沒有任何一種礦產資源能像石油那樣引發系列的國際爭端,即便是現在,石油仍是世界各國最重要的戰略能源。對於資源稀缺的日本而言,石油更是維繫該國發展的生命線。從上世紀初開始,日本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進軍中國東北部,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尋找石油,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還是「遺失」了著名的大慶油田。

日俄合作探測東北油田

在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時期,當局曾派出大量專家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地質調查,在尋找其他礦產資源的同時,也曾進行過油田的找礦工作。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日本人曾在原東清鐵路沿線的牡丹江、遼寧錦州和阜新、內蒙古的扎賚諾爾以及河北省的豐寧一帶尋找過石油。

據曾任滿鐵地質調查所參事的日本地質專家新帶國太郎的回憶,早在1928年初,由於當時各方盛傳在中國東北發現了石油的跡象,日本人下決心在這一地區尋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帶國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十名俄羅斯人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帶著二十匹騾馬,沿東清鐵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帶開始尋找石油,經過兩個多月的探察,無功而返。

1930年4月,在美國駐哈爾濱領事館工作的俄裔美國人托里斯基的指點下,新帶國太郎等人乘火車前往滿洲里的扎賚諾爾煤礦,進行第二次找油。他們將採集的礦樣帶往大連,先經滿鐵中央試驗所化驗,後來又經日本德山海軍燃料研究所進行分析,斷定樣品中含有石油類的瀝青。

兩個月後,在哈爾濱的俄文和日文報紙上,對這次發現進行了報導,稱「滿鐵投入了很大的經費,計畫在北滿探索石油資源,歷時多年,終於在這裡發現了油田。為此,滿鐵已經投入了三萬多日元,云云。」當時的國民政府也派地質專家前往調查。

找不到油:半途而廢還是技術不夠?

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日本人在資源調查上就更加自由。其中,扎賚諾爾一帶始終是最受重視的地區之一。在其後的三年時間裏,日本人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據說使用了鑽探深度超過1200米的鑽機、重力探礦、地震計探礦等先進的設備和方法,但最終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1939年在遼寧阜新,滿洲炭礦株式會社為探測煤礦,曾從煤層下找出石油類的礦物,但因沒有什麼開採價值而放棄。其實,這裡與之後發現的遼河油田僅一山之隔。1940年8月,日本石油公司的調查部長大村宣告說,「在滿洲已經很難找到石油,還是馬上到‘南方’尋找油田吧」。

於是,日本軍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國東北尋找石油的計畫。到1941年,因美國開始禁止出口航空汽油,日本軍方迫於形勢的需要,將與石油有關的勘測隊伍和人員全部予以徵用,把他們派往印尼的蘇門答臘和打拉根,在東北地區只留些小型設備。

在探礦技術方面,當時日本在物理探礦技術方面還很落後,1928年開始向美國學習物理探礦技術,但在方法上必須是發現了礦石露頭後再進行地質結構的調查,所以只能是在很小的範圍內進行找礦。像在我國東北這樣廣大的區域內進行勘探,一般應採用地震探礦的方法。這是日本人在勘探方法上的侷限性。

在日本現代史裡,經常能看到「如果當初找到大慶油田將如何如何」的詞句,他們為沒能在戰前找到大慶油田始終感到「遺憾」,並對箇中的原因進行「反省」。原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森川清在回憶「滿洲的石油開發」 時說,之所以沒能找到大慶油田,「是因為戰前日本鑽探的深度只達到大約八百米。不知道是否還有更深的鑽探技術,總之是越深越困難,聽說實際上並沒有鑽探。而且,大慶油田最淺的油層也有一千米深,還差不足兩百米」。

森川清似乎覺得戰前日本的鑽探技術是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實際上,標誌大慶油田發現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開鑽到1357-1382米之間的油層才出油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種說法。

但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實錄滿鐵調查部》一書中認為:「石油探礦是由滿鐵和日本石油公司進行的。從興安北省的海拉爾到熱河省這樣的範圍內做了廣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設了常駐住宅,進行了深度達一千米的鑽探。滿鐵的鑽探技術達到1800米是可能的。這樣先進的鑽探技術,卻將它擱置起來,實在是遺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鑽探技術達不到,而是沒有深入鑽探罷了。

對於大慶油田的發現,中國地質大師黃汲清則提出了「陸相地層生油」理論,他曾講:日本人在東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卻沒有找到油田,他們找油技術比我們先進,為什麼沒有發現,而我們只用了五年就發現了大油田?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陸相地層可以生油。這是日本人沒能找到大慶油田的另一種解釋。對此,日本地質史學者小松直干也認為,除了勘探的範圍、密度不夠外,從根本上說不是鑽探設備不行,而是「探礦思想和探礦技術的問題」。

日本分析大慶油田位置

1959年9月25日,中國石油勘探隊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中找到了工業性油流。時值中共建政十年,所以這個油田以「大慶」命名。

在此之前,《人民日報》登載了《大慶精神大慶助》的文章,肯定了中國有大油田。而當時的日本出於戰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視中國石油的發展,並將大慶油田的情況作為情報工作主攻方向。《人民日報》的報導出來後,日本人把這一信息儲存到電腦裡去,但是大慶油田在哪裡呢——大慶油田的位置在當時屬於機密?於是,日本人開始「找油」。

不久,《中國畫報》又刊登了大慶油田「王鐵人(王進喜)」的照片。日本人從王鐵人戴的皮帽子及周圍景象推斷:大慶地處零下三十度以下的東北地區,大概在哈爾濱和齊齊哈爾之間。日本人又利用到中國的機會,測量了運送原油火車上灰土的厚度,大體上證實了這個油田和北京之間的距離。

此後,《人民中國》雜誌有一篇關於王鐵人的文章,提到了馬家窯這個地方,並且還提到鑽機是人推、肩扛弄到現場的。日本人推斷此油田靠車站不遠,併進一步推斷就在安達車站附近。日本人對中國東北的地圖非常清楚,從地圖上,他們找到了馬家窯是中國黑龍江海倫縣東南的一個小村。

後來,日本人又從一篇報導王鐵人1959年國慶節在天安門廣場觀禮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年9月王鐵人還在甘肅省玉門油田,以後便消失了,這就證明大慶油田的開發時間自1959年9月開始。

日本人又對《中國畫報》上刊登的一張煉油廠的照片進行研究,那張照片上沒有人,也沒有尺寸,但有一個扶手欄杆。依照常規,欄杆高一米左右,按比例,日本人推斷了油罐的外徑,並換算出內徑為五米,判定大慶油田的年產量約為360萬噸……日本人就這樣弄到了大慶油田的情報。

其實,關於大慶油田的發現,近年來在日本還有一種傳聞,認為早在1920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已經發現了大慶油田。但美國政府卻不讓美孚石油公司公布這個發現,反而讓美孚石油公司對外宣稱在中國東北沒有找到石油,還裝模做樣地提出一個「中國貧油論」的理論,把中國的石油判了死刑。

歷史學者認為,美國之所以這樣作,是因為當時東北處於日本人的勢力範圍。由於當時日本90%的石油依賴從美國進口,美國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雖然在中國東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國人去過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他們相信美國人認為沒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沒有石油,豈不知自己上了美國人的當,也相信了美國人的「中國貧油論」,最終停止了在中國東北的找油工作而轉向東南亞。但這種說法目前還有待證實。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