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報導,中華鱘已有一點四億年的歷史,堪稱「活化石」,最大的重上千公斤,又稱「長江魚王」,生於長江,長於大海,在海洋裡生活九年至十四年後性腺成熟,再向長江上游金沙江洄游產卵。
報導指出,在長江大水壩建成後,長江葛洲壩下游的宜昌市附近水域是中華鱘唯一的洄游繁殖產卵地。然而,這一帶的多家企業日夜向江中排放污水,致使中華鱘面臨有去無回的生存困境。
報導引述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劉燈紅的話說,據觀測,一九八一年葛洲壩截流前,每年洄游到長江上游產卵的中華鱘超過三千五百條,如今洄游至宜昌江段產卵的中華鱘已不足五百條。
據報導,世界自然資源保護監測中心公布的報告稱,野生中華鱘總資源量仍在銳減,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十年後中華鱘可能滅絕。
来源:中央社臺北十三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