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正在治療病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4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期,中國多地醫保局發布通報稱,大批醫藥機構紛紛主動申請解除醫保服務協議,其中以診所、門診部及民營醫院為主。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近幾年,陸續傳出醫療機構解除醫保定點服務的消息,今年又有大批醫藥機構退出醫保。此外,不少定點零售藥店也紛紛退出醫保。
據京報網3月27日消息,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地區繡菊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等2家定點醫藥機構,因不能繼續為參保人員提供服務,申請中止協議。經過市、區醫保經辦機構審核,現決定對上述2家定點醫藥機構中止協議。
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院等6家定點醫藥機構因已注銷,以及鎮村兩級醫療機構醫保服務一體化管理等原因,申請解除協議。經審核後,已經解除協議。
4月2日,內蒙古賽罕區醫保局消息稱,第一季度賽罕區共8家醫藥機構主動解除定點服務協議,退出醫保結算體系。
4月3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醫保局發布消息,呼和浩特市醫保中心對主動提出申請解除醫保協議的14家定點醫藥機構予以批准,解除相應醫保定點服務協議。
4月9日,安徽省六安市政府官網發布關於終止4家醫藥機構醫保服務協議的通告。
同日,澎湃新聞報導,內蒙古鄂托克旗醫療保障局發布關於4家定點醫藥機構主動解除醫保服務協議的公示,並表示將進一步創新醫保基金監管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其實,早在去年河南省周口市就有醫院主動解除醫保定點服務。《人民日報》報導,2024年7月23日,太康神華醫院提出自願解除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的申請。
未來,民營醫院和藥店想要擁有醫保資格,難度或許會加大。截至目前,已經有不少地方發布暫停醫保定點資格申請的通知。
大批醫療機構退出醫保的原因
中國大批醫療機構退出醫保,其中一個原因是醫保政策的劇烈變化和調整對民營醫院造成了打擊。在DRG/DIP改革之下,醫療質量和手術類型難以拿到較高的分值,導致部分民營醫院虧損嚴重。
部分地區醫保基金收支壓力較大,結算週期較長,給民營醫院運營帶來諸多不穩定性和壓力。這導致一些中小型民營醫院難以適應新的醫保環境,選擇退出醫保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
此外,醫保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頻繁的飛行檢查、專項整治行動等增加了合規成本和其他經營風險。特別是自2024年4月《2024年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發布以來,醫保監管力度空前加大,違規使用醫保資金的行為將受到嚴厲處罰。在這種高壓態勢下,許多民營醫院擔心被查處,寧願選擇退出醫保以規避風險。
再者,部分地區醫保經辦和地方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對政策和監管細則過度解讀,也容易產生誤判。這不僅增加了醫療機構的經營成本,也損害了其社會口碑和聲譽。
同時,一些藥品和創新項目技術並未納入醫保,限制了部分醫療機構在診療方案上的大膽嘗試。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劇了民營醫院對醫保的不信任。
在過去寬松的醫保環境下,醫保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如今嚴格的控費政策下,更多的患者帶來的可能是科室虧損、醫院虧損、醫務人員績效下降。未來,民營醫療機構需要在保持醫療服務質量和合規性的同時,尋找新的發展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有人認為,大批醫藥機構主動退出醫保的現象反映了當前醫保政策和監管環境對民營醫院的巨大影響。政府相關部門需要思考如何在保障醫療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同時,推動民營醫療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上述現象,網民們紛紛表示:「醫保虧空太多了,醫院已經墊不起了。」「醫院先墊付了款,醫保局那邊遲遲不撥款。」
此外,也有人認為:「退出的都是民營醫院,因為現在騙保的法律成本太高,讓它們得不償失。」「淘汰民營醫院的醫保,這些都是黑醫院。」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