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初年,有人上書請求除去佞臣(姦邪諂上之臣)。唐太宗對此說:「朕所任命的官員,都以為是賢臣,卿怎能知道佞臣是誰呢?」上書者說:「臣居住民間,不知道誰是佞人,請陛下假裝發怒以試群臣,如果能夠不畏懼雷霆之怒,直言進諫的則是正人;順情阿諛奉承的則是佞人。」
太宗對封德彞說:「流水是清還是濁,是水源決定的。君王是政道的源頭,百姓就像水。君王自身做假欺騙,卻要臣下做到公正正直,這就像水源頭渾濁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樣,在道理上都是行不通的。朕總認為魏武帝狡詐,深為鄙視他的為人。這樣,豈能作為教令?」對上書人說:「朕想使大信行於天下,不想以做假欺騙之道教化民眾。卿的話雖然好,朕仍然不能採納。」
貞觀十七年,太宗對侍臣說:「《左傳》稱‘去食存信’,孔子曰:‘民無信不立。’昔日項羽已經進入咸陽,已經控制天下,如果他能大力推行仁信,誰能奪去?」房玄齡對此說:「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缺一不可,能盡力行使,很有益處。殷朝紂王輕慢侮弄‘五常’,被武王奪取天下,項羽因為無信被漢高祖所奪,真如皇上所說的。」
来源:(取材自《貞觀政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