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飲食觀(圖)

作者:丁彥伶 發表:2006-11-09 15: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從小,不管是學校老師或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告訴我們「吃飯要‘定時定量’」,而大家也大多會奉為規臬;不過高齡96歲的前中醫師全國聯合會理事張駿,和同樣是96歲仍在執業中的資深中醫師姜通,卻都認為讓他們保持長壽又健康的秘訣,是「餓了才吃,不餓不吃」,顛覆了「吃飯要定時定量才健康」的傳統說法。

餓了才吃,不餓不吃

為什麼中醫師會認為,「餓了才吃,不餓不吃」會比「飲食定時定量」來得更健康?因為這才能順應身體機體的運作,真正補充身體所需。定時定量的優點是能夠飲食有節,不過卻沒有真正去聆聽身體的需要;大家都曾有過的經驗,早上有吃早餐時,午餐往往胃口會比較差,這是因為腸胃的食物還沒有完全消化,消化系統還在運作,沒有休息,又要塞進食物,反而增加器官的負擔。

很多更年期及停經的婦女,都會抱怨沒吃多少東西就發胖,皮膚愈來愈糟,其實年紀增長後,熱量的消耗就減少了,但需要營養素的劑量卻愈來愈大,若還維持原來的食量,當然會變胖。

遵循老祖宗的智慧

選擇食物時,基本的概念是蛋白質一定要充足,因為蛋白質是細胞修復的主要來源;原則上是每餐吃一個手掌心大、約手掌的厚度,因為每個人的體型不同,所需的量不同,所以盡量用自己的手掌來計量。而且每次只攝取一種蛋白質,例如想吃豆腐,這餐就全是豆腐類的蛋白質;想吃豬肉或牛肉,這餐的肉就全部吃紅肉;想吃魚,就全部吃魚,因為同時吃太多種蛋白質,身體會有過重的負擔。

而蔬菜的量則是蛋白質量的4倍,澱粉類的主食1天只要吃1~2次就好,維持菜多澱粉少的攝取習慣;而許多女性常會說「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會吃很多水果,徐慧茵認為,不管有沒有糖尿病或是過胖,水果的攝取也要適量,1天2份拳頭大小的水果,最多不要超過3份。

烹煮食物時,盡量不要更改傳統煮菜的組合;如冬瓜蛤蜊湯要配上薑絲一起煮,不單是因為姜可以去除腥味,也是因為冬瓜和蛤蜊都屬於寒涼性味的食材,加一點薑絲可以緩和寒性,同時也能發揮清熱護肺的功效。每種菜的組合都經過千百年的驗證,吃了以後身體最能接受,治方非常嚴謹,才能保持人體內各機體的平衡,因此,不能隨意更改組合,像是梅干扣肉配的是豬肉,就不能配合羊肉,否則會引起胸悶等等。

餃子、包子少吃為妙!

為了健康,應盡量少吃餃子、包子、鍋貼等麵粉包裹肉的食物。為了讓內餡多汁滑嫩,絞肉裡常包肥肉,而面及油和在一起,是最不易消化的,油脂的熱量也太高。因此,不管吃什麼,都要吃天然且單一多種組合;如吃牛肉麵,因面是單一的澱粉,牛肉也是天然的單一蛋白質。另外,烹煮食物盡量不加調味料,用食物原味帶出美味。



来源:常春月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