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者調查報告 婚戀危機成為頭號殺手


超九成自殺者曾受明顯刺激

世界預防自殺日,上海公布首份自殺急診住院患者調查報告

在無助中苦苦掙扎,在擔憂中一天天自我孤立,直至走上輕生之路。每年,上海都有許多生命,以自殺的方式尋求解脫。上海第一份關於自殺者的調查還顯示,突遭「生命難以承受之重」而選擇自殺的人群中,青壯年佔了多數。

在第四個世界預防自殺日之際,記者走近一名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親歷了她接受治療的部分過程,親身感受了她所面臨的痛苦。

面對在自殺邊緣徘徊的生命,記者深切感受到,他們太需要理解與幫助,太需要一種生的希望,而這正是今年預防自殺日的主題:「理解激發新希望」。

(本報記者 張彩平)

記者親歷一名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治療過程

訂單沒談成便覺活著沒意義

王芳(化名),本市一家外資公司的銷售人員,因為在半年前一張300萬的訂單沒有談成,她開始覺得沮喪,時間一點點過去,但「心境」卻越來越差,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覺得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和男朋友相愛幾年了,竟然突然覺得連對他的愛也減少了一大半。」於是,她開始前往醫院接受「心身治療」,並被確診為患上抑鬱症,並已產生自殺傾向。日前,記者親身經歷了一次王芳接受治療的部分過程,對於王芳的關鍵病症,東方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盛曉春博士進行了分析、點評。

王芳的開場白:醫生,你覺得你活著有意義嗎?您做這個工作有什麼意義,你每天看到的都是像我這樣腦子出了問題的人,人生裡已沒有顏色。

醫生:其實,有時我也經常思考這個問題,可是人生除了工作以外,還有別的很多東西;在工作之餘,我喜歡跟朋友聚會,唱唱卡拉OK,還有和家人在一起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點評:這是最典型的抑鬱症患者的「開場白」,事實上不僅是在和醫生的對話當中,在平時生活當中,此類患者也會在和朋友、家人的交談中「過多」探討關於「活著沒有意思的問題」。這也是他們在向外界發出「暗示」,也是在發出第一次「求救信號」。

王芳自述成因:其實,我心裏知道就是一個300萬的單子的事情,我一直很優秀,對於系統集成來說,這個單子太不算什麼了,也沒有人說我什麼,可是為什麼再大的單子我都談成了,怎麼就這麼個小事情我搞不定,是不是我的能力開始不行了,新進來的那個女的比我年輕,她的表現很好,雖然談的單子都不大,但是談一個成一個,我想我真的是不行了。

醫生:你應該給自己一點「空間」,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就拿我自己來說,手頭的患者不止一個不遵從醫囑,但大部分病人我都能看好了,所以我自認為是一個合格的,或者可以說是比較優秀的醫生;你只是一張單子沒有談成,因此同我比較,你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點評:導致人患上「抑鬱症」的外因往往是一件小事導致的「力不從心」所致。在生活中碰到的工作表現不佳、婚姻失敗、失戀都會導致人產生自我否定的感覺。

王芳的懇求:其實,醫生,我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問題,就是稍微有點不開心,所以你不用給我開藥,病歷卡我也不想要,過一段時間就能恢復過來的。

醫生:我尊重你的意見,但是適當地科學用藥,更能幫助你走出現在的狀態,而且藥物的劑量也並不大,也不會有什麼副作用,這你可以放心。

點評: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認為「面子比命更重要」,因此看心理醫生成了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而服用相關藥物更成了許多患者內心深處的「恐懼」。事實上,對於許多抑鬱症患者服用一定的藥物能夠對病症起到良好的效果,遵從醫囑更能「根治」抑鬱。看心身問題,既不能「諱疾忌醫」,更不能「諱疾忌藥」。

王芳的擔憂:醫生,隨訪就不用做了,你不用打電話給我,實在要打電話給我,最好打手機,絕對不能打單位電話,家裡電話也不能打,我不想讓家裡人和同事知道,也不想讓男朋友知道。

醫生:可以,我告訴你我的聯繫方式,如果有問題,你及時和我聯繫。

點評:很多時候治療抑鬱症,尤其是那些產生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家人和朋友往往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因為由於他們沒有相關科學知識,往往對抑鬱症患者產生錯覺,認為他們會幹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反而會對他們疏遠。事實上,我經常接觸這些患者,許多都是善良的人,有著良好修養的人,他們不會傷害你,只是需要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

婚戀危機成「頭號殺手」

昨天,市心理學會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公布了「綜合醫院 121例自殺急診住院患者調查分析」,這也是本市對部分綜合醫院急診自殺者的第一份調查,該調查由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市第八人民醫院、市曙光醫院共同完成。作為民間自殺干預的發起人之一,單懷海醫師為本報解讀了這份報告。

自殺者年齡:

多為青壯年

「我們通常可以看到的就是一個人突然跳樓或者割腕了,理論上並非如此,我們的這一份自殺者調查報告也再次印證了沒有人會輕易地選擇結束生命。」單懷海說。「調查分析」顯示,在121例被調查對象中,年齡以青壯年為主;進一步的調查顯示,121人當中90.9%的自殺者前兩周遭受明顯的心理社會應激事件。

所謂的遭遇心理社會應激事件,通俗地說是「受到了刺激」或遭遇婚姻、家庭、事業等的變故。單懷海醫師解釋說,儘管我國對自殺尚無完整的調查,但我國有一項研究登記了2725例自殺未遂病例,初步顯示13%有自殺未遂史,平均年齡僅為32歲。

自殺者性別:

女性近八成

通常人們總說「女人比男人更堅強」。然而「調查分析」的結論卻駁斥了這一說法:在121人當中,男性僅為25例,而女性則有96例,佔到了近八成。

「人們往往以為女人的眼淚可以發泄掉心中的‘委屈’或者‘憤懣’,而男兒因為有淚不能輕彈,因此壓抑在胸中的不良情緒更可能‘要命’;但事實上眼淚並不能完全拯救女人,其實總體來說,女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她們可以長期承受小的壓力,但突如其來的‘變故’卻可以一下子把她們壓垮。」單懷海醫師解釋說。

自殺者學歷:

四成受過高中以上教育

每個人都可能鑽牛角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同樣如此。「調查分析」顯示,在121人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共有49例(40.5%),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例(17.4%)。

對此,單懷海表示,這一結果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此前的一項對本市300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25%的大學生都有過死的念頭。「有這個想法是一回事,真正實施了又是一回事,四成人都受過高中以上教育,通常我們會認為他們是‘比較明白事理的’,走上了這一步不僅是親人的痛,也是社會的痛。」

自殺的原因:

婚戀危機成「頭號殺手」

絕大多數自殺者都「事出有因」:121人中110例(89.3%)自殺前兩周遭受明顯的社會心理應激事件,僅13人此前被診斷為有精神疾病。其中主要包括人際關係問題、家庭矛盾、夫妻婚姻問題、戀愛問題、工作學習壓力等。其中婚姻、戀愛問題導致的自殺佔到了兩成多。

「婚戀問題正在成為青壯年的人生一道坎。」單懷海說。他告訴記者,市心理學會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的一份以自殺傾向者為研究對象的報告顯示,32.6%的人自殺是由於婚戀危機導致。專家表示,由於樣本還不夠大,因此導致的自殺可能遠遠高於這一數據。


来源:上海青年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