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秋分養生篇


   

「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80度,陽曆時間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舊曆說,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學上,則把秋分作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確切地說,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陰曆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是養生中的養收之一法,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

在飲食調養上,中醫也是從陰陽平衡方面作為出發點,將飲食分為宜與忌。有利於陰平陽秘則為宜,反之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對於那些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的老年人,則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對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對痰濕質人應忌食油膩;木火質人應忌食辛辣;對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對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論是哪種人,其實質都應防止實者更實、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飲食調養方面要體現「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做到《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的:「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中醫也是注重調和陰陽的。在食與藥的一體營養觀中,強調同屬天然產物的中藥和食物,某些性質,特別是補益或調養人體的陰陽氣血之功能本來就是相通的,有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本草、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食藥同用的例證,古代醫者把烏雞、羊肉、驢皮、蔥、姜、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譜和菜餚中,又不難發現有很多藥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黃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類。當藥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數千年來的飲食文化歷史表明,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是在素食的基礎上,力求葷素搭配,全面膳食。所謂全面膳食就是要求長期或經常在飲食內容上盡量做到多樣化,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飲和食之間的合理搭配。主張食而不偏,量不可過。對於一味追求山珍海味、雞鴨魚肉、美酒名茶、大吃大喝及過分孤苦清素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李時珍曾講:「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這是告訴我們要想延年益壽,就應該瞭解食物的性能和飲食的作用。

古代醫家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把食物的性能歸納為三大類,即寒涼類、平性類、溫熱類。其中以常見的三百多中食物統計數字看,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更次之。

就其作用而言,寒涼性食物多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這類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蘋果、梨、柿子、荸薺、菱角、桑葚、番茄、黃瓜、苦瓜、冬瓜、白蘿蔔、絲瓜、蓮藕、茭白、竹筍、慈姑、厥菜、馬齒莧、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帶、螃蟹等等。

溫熱性食物多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鱒魚等為熱性食物,櫻桃、荔枝、龍眼、杏、石榴、栗子、大棗、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蔥、姜、韭菜、小茴香、鱔魚、鰱魚、淡菜、蝦、海參、雞肉、羊肉、鹿肉、火腿、鵝蛋等為溫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無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蓮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黃花菜、洋蔥、土豆、黑、赤、黃豆、扁豆、豇豆、圓白菜、芋頭、胡蘿蔔、白菜、香椿、青蒿、大頭菜、海蜇、黃魚、鯉魚、豬肉、豬蹄、牛肉、甲魚、鵝肉、鵪鶉、雞蛋、鵪鶉蛋、鴿蛋、蜂蜜、牛奶等等。

我們在平日的飲食搭配上應根據食物的性質和作用合理調配,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辯證用膳,這也是避免機體早衰,保證機體正氣旺盛的重要條件之一。歷代醫家和養生家之所以重視養護正氣,是將其視為機體強壯的根本所在。

在二十四節氣養生篇的最後一篇,為朋友們選擇了《壽親養老新書》中關於如何保養正氣的精闢之言作為結束語,書中講到:「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色慾,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由此可見,此乃延年益壽之根本大法。

秋分節氣食譜:

油醬毛蟹:

[配料] 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蔥、醋、醬油、白糖、干麵粉、味精、黃酒、澱粉、食油各適量。

[做法] 將蟹清洗乾淨,斬去尖爪,蟹肚朝上齊正中斬成兩半,挖去蟹鰓,蟹肚被斬剖處摸上干麵粉。將鍋燒熱,放油滑鍋燒至五成熟,將蟹(摸麵粉的一面朝下)入鍋煎炸,待蟹呈黃色後,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熱均勻,至蟹殼發紅時,加入蔥薑末、黃酒、醋、醬油、白糖、清水、燒八分鐘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後,收濃湯汁,入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鍋即可。

[功效] 益陰補髓,清熱散瘀。

海米熗竹筍:

[配料] 竹筍400克,海米25克,料酒、鹽、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竹筍洗淨,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長段,再切成一字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入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干油。鍋內留少量底油,把竹筍、高湯、鹽略燒,入味後出鍋;再將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湯少許,加味精,將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功效] 清熱消痰,祛風托毒。

甘蔗粥:

[配料] 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 甘蔗洗靜榨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通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