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發展中大國的中國與印度,在經濟發展方面存在很多相似與相異之處。
從經濟發展模式上,中國當年學的是東亞「四小」模式,通過引進外資,建立能給為數眾多的人口提供工作的工業部門,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有輿論稱中國正成為「世界的工廠」。
而印度重視的是服務業。印度的服務行業在GDP佔50%以上,而工業和農業則分別只佔26%和22.8%。印度想成為「世界辦公室」。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勞動起家的發展中國家,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製造業打頭陣的全球化「第一波」,那麼,21世紀初期將迎來以服務業打頭陣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國在「第一波」中對印度佔優,印度則在「第二波」中顯示出對中國的壓倒優勢。例如,2004年有20萬個稅表被送到印度作財會統計。
印度走上與中國相異之路,主要原因有:
1.印度到1991年才真正對外開放,此時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初露端倪。
2.印度精英教育為印度培養大量的科技人才。
3.印度的基礎設施對發展工業起了阻礙作用。
4.印度可耕地面積世界第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不緊迫。
在對外貿易政策上,由於印度長期實行保護國內市場的「內向型進口」替代經濟發展戰略,對國內市場實行高度保護,導致印度進出口貿易發展緩慢,最終影響了印度經濟發展速度。中國則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在東南沿海實行了外向型經濟。
在吸引外資方面,與中國相比,印度曾嚴格限制外資進入,而現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資的力度。印度在全國範圍內設立約20個經濟特區,招商引資。
近年來,一些跨國企業工廠轉移到印度,印度成為了不少大公司的研發中心。印度的人才優勢、法律制度優勢得到了凸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