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李顯龍訪問臺灣,北京反應極為強烈,指責李訪臺「違背『一個中國』承諾、干涉了中國的內政、損害了中國的核心利益、破壞了中新關係的政治基礎、傷害中國人的感情」等等的強硬外交措詞。
此外北京官方後續「懲處行動」也升級。中國除了發出外交抗議,還包括已經單方面暫停與新加坡的官方接觸、中新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會受到影響、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取消訪問新加坡、「暫緩」邀請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馬寶山到訪、126名中國市長和高官決定不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參加「市長班」和「高官班」、一些外交部的官員也臨時退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一些私人企業機構也避免在「敏感」期間派員到新加坡和展開合作計畫。
無論如何,這些「懲處行動」並沒有影響新加坡一家公司收購中國最大的船舶修理公司中國遠洋船廠30%的股權。因此一些分析家相信北京的「懲處行動」只是點到即止。
目前國際社會還在觀察北京是否裝腔作勢,還是實質的報復行動?北京的懲處行動是否能對新加坡產生「警戒作用」,對東南亞國家產生「殺一儆百」的效果?
眼前東南亞國家只有馬來西亞已經指示其高官部長不可訪問臺灣。馬來西亞是新加坡的鄰國,也是新加坡的競爭對手,在中新外交風波中,清楚表態親中,確實讓新加坡倍感壓力。
但迄今新加坡外交辭令也未見軟化,顯然胸有成竹。對於中國早前「嚴正交涉」,新加坡認為,若聽命中國要求取消訪臺,將損害新加坡獨立作主和其國際地位;若新中關係經不起訪臺考驗,是淺薄和脆弱的。李顯龍甚至警告,「如果雙邊關係因此而受到影響,將是令人遺憾的,因為雙方都會損失。」新加坡媒體甚至指責中國以大欺小,傷害新加坡人的感情等等。
兩岸對峙,正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國一些學者傾向將新加坡解讀為機會主義者,認為新加坡不顧後果,利用兩岸對峙局面獲利,要「以臺制華」,討好美國、要利用臺灣來作為提高和中方討價還價的籌碼、並藉此來提高新加坡的國際地位等等。中國學者閻學通甚至指控,李顯龍身為新加坡「國父」長子,繼承總理職的合法性不強,需要通過訪臺來增加國內領導威信。或許這些論點都言之有物。
但獅城政府素來奉行務實主義,其決策精英皆受理性抉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薰陶,決不會是機會主義者,不會不顧及後果。更何況是,李此行並非單獨行事,而是獅城政府深思熟慮的結果,想必是新加坡決策智囊對李此行進行反覆推算後,認為所獲必大於中國可能報復的成本計算。這些推算至少涉及︰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台海戰事對新加坡的可能影響、而新加坡該如何應對才能對新加坡產生最大效益等問題。
獅城素來自我要求算無遺策。李面對中國「嚴正交涉」後,乃執意訪臺,必早將得失計算清楚。除了判定北京目前礙於經濟發展和國際形勢而不會作出強烈反應外,李顯龍訪臺事件肯定是新加坡區域戰略擬定的重要棋步。
亞洲時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