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区莫愁湖公园胜棋楼室内,朱元璋与徐达弈棋场景复原。(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客座赘语》是明代顾起元所著的史料笔记,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全书10卷,计文467篇,记述明朝南都金陵的地理,历史、典故、人物,典章、制度、风俗、故事传说等。
我们可以在《客座赘语》中看到丰富细致的南京文化,内容涵盖历史传承、风俗礼仪、饮食文化、地理掌故、社会风尚等,体现出极强的地方文化意识和历史延续感。例如,顾起元详细追溯了南京自晋、隋以来历代城池的沿革,如晋台城、冶城、秣陵城、金陵府城等,并结合个人实地考察,将古代文献中的地名与明代南京的具体街巷、坊市一一对应,使抽象的历史记载变得具体而生动。还有,南京的节日风俗、祭祀仪式(如腊月二十四日祀灶)、婚丧礼仪等展示了南京社会的礼仪传承。
《客座赘语》为明代南京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细节翔实的城市文化百科全书,对南京士人的生活风尚、服饰饮食等也有生动描写。例如,他提及“南京大萝卜”一词,反映了南京地区风尚醇厚、生活气息浓郁的社会风貌。
有趣的是,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提出了这样一句话:“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
这十二个字,字字珠玑,仿若一面明镜,映照出人性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复杂与真实。
没有人能脱离社会而生活,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关系比较亲近的就包括了:夫妻和亲朋好友。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社会人情的真实写照。
柴米夫妻
从字面意思上看,柴和米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夫妻结合在一起,每日每夜离不开这些基本需求。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是生活的基石。
正所谓,有柴有米是夫妻,没柴没米两分离。
夫妻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靠感情来维系的,如果缺少了过日子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日子就无法正常过下去,夫妻关系就很难维持。
生活从来不是诗人笔下的风花雪月。当新婚的红烛燃尽,摆在眼前的便是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
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水电费的斤斤计较,孩子学费的东拼西凑,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恰恰是婚姻最本真的质地。
古人云“贫贱夫妻百事哀”,但真正的悲哀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在于面对生活重压时,两颗心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温度。
夫妻之间的感情,不是靠海誓山盟来维系,而是要在这琐碎的日常中,一起为生活奔波,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夫妻之道,贵在能在粗茶淡饭中品出滋味,在平凡日子里看见光彩。
爱情最美的模样,不是永远停留在初见时的惊艳,而是在共同走过的岁月里,慢慢活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酒肉朋友
“酒肉朋友”是个贬义词,一般指那些只知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而不能相互砥砺、患难与共的朋友。
人生在世,谁都渴望有几个知心好友。可知己难寻,更多的是因共同的享乐而相聚的酒肉之交。
但是,从深层角度看,“酒肉朋友”也自有其生存的土壤与意义。它契合了人类社交的某种本能需求,在这层关系里,人们无需承担沉重的情感负担,没有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纯粹地享受相聚的欢乐时光。
不过,这种情谊看似深厚,实则脆弱不堪。一旦生活的风浪袭来,利益的考验降临,酒肉朋友之间的关系便会如泡沫般轻易破碎。
古人说“酒肉朋友朝朝有,急难之中无一人”,道尽了这类交情的虚妄本质。酒桌上的欢声笑语,常常掩盖着内心的疏离与算计。
真正的友情,需要时间的沉淀与考验。它不在推杯换盏间建立,而在平淡岁月里生长。
酒肉朋友如同方便面,方便快捷却缺少营养;而真正的知己则像文火慢炖的老汤,需要耐心经营,却回味悠长。
盒儿亲戚
“盒儿亲戚”指的是亲戚之间的关系往往需要通过礼品往来加以维系。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句古训深入人心。
逢年过节,人们常提礼盒走亲访友。礼盒的轻重、礼物的贵贱,往往成为衡量亲疏远近的标尺。
正如俗语所云:“片纸人情、盒子亲戚”,没有礼物往来,亲戚关系便显得淡薄。
每到过年,家里就会堆满亲戚送来的礼盒,有糕点、水果的、酒水的,琳琅满目。等到要去其他亲戚家时,也会拎上大大小小的各式礼盒。这一来一往之间,亲朋好友互相走动,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亲戚之间的走动,需要在礼尚往来中寻找平衡。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关怀,多一些交流,才能让这份情谊在岁月中愈发温暖。
责任编辑:文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