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为何拒绝IMF万亿美元救房市的建议?(图)

作者:何清涟 发表:2024-08-10 02: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地
2024年7月11日,北京中央商务区,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过一处建筑工地的墙边(图片来源:  GREG BAKER/Getty Images )

【看中国2024年8月10日讯】8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一份中国经济年度审查报告,称该组织呼吁中国动用"一次性"财政资源约1万亿美元来完成和交付预售房产,或对购房者进行补偿。中国政府以避免公众形成“政府兜底预期”为由,拒绝IMF这一计划。中国政府拒绝这一计划,我不吃惊,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府会接受这样一个计划,为消费者行为买单。但IMF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倒是让我意外。

IMF对中国经济过于乐观

有必要概述IMF这份正式报告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分析。IMF这份报告再次上调中国2024年和2025年经济增速分别至5%和4.5%,较今年4月的预测均上调了0.4个百分点。对这一上调,IMF在报告中给出的理由是:1、2024年中国家庭储蓄率有望继续回归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私人消费预计将继续保持强劲。2、公共投资预计也将保持强劲,并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3、预计净出口也将提振经济增长。4、中国的服务业是一股未被充分利用的经济增长动力。虽然近年来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重已上升至高于50%,但仍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约为75%),有极大的扩张空间。IMF认为,发展服务业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创造就业。

正是对中国经济抱持乐观态度,IMF曾建议,用一揽子综合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转型,具体做法是“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一次性中央财政支持”(实施这项方案,可能会在四年内产生约为GDP 5.5%的财政成本,预计近1万亿美元)。在7月19日的IMF执行董事会讨论这一建议时,中国执行董事张正鑫表示,现有政策足以为房地产市场带来积极势头。应当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项目建设交付,同时切实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不宜由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避免形成政府兜底预期。

中国政府乐见IMF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但比IMF更了解中国的经济情况,目前正是小心度劫之时,哪有1万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来救房市?通过近十年对房地产市场反复调控终归劳而无功的实践,中国最高当局早就意识到,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导致该行业的扩张幅度远远超过经济合理性,必须经历房地产行业的重大调整以及房价大幅下跌的过程。如今好不容易培育了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不趁此时集一国之力帮助经济转型,更待何时?

西方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衰退连累世界

IMF提出这种建议,完全是因为自从2009年中国五万亿救市之后,就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另一个是美国)。自从疫情发生后,中国经济下滑,西方分析者认为,因为中国这台经济引擎失速,拖累了全世界。这种拖累体现在各方面,认识也与时俱进地复杂化。

早在2020年之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下滑通道,这个龙头产业存在长达30年,在中国带动了几十个上下游产业的兴盛,一旦陷入低迷,影响巨大。对国际市场(包括资源市场与商品市场)来说,大至铁矿石市场的萎缩,中至欧洲、日本的旅游业,以及以中国人为主要顾客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无不受到影响。

从2023年以来,美欧政界与媒体则进入抱怨中国的过剩产能影响了全球经济布局,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就将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作为与中国洽谈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13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中国经济走入死胡同对全世界都是坏消息》,文章的逻辑关系是这样:多年来反复无常、不负责任的政策,过度的共产党控制和未能兑现的改革承诺让中国经济走入了国内消费需求疲软和增长放缓的死胡同。为摆脱困境,中国领导人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扩大出口,廉价的中国出口产品充斥全球市场,扭曲了世界贸易,使美国企业和工人在竞争中举步维艰。中国出口的浪潮将会继续,与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将会加剧。

关于中国政府陷入债务泥潭更是西方媒体长盛不衰的话题。2023年6月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境内的总体债务已达到其年度经济产出(GDP)的282%,明显高于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比例256%和美国的257%。这一研究结果经《纽约时报》同年7月10日的文章《中国是如何深陷债务困境的》广为传播,让人印象深刻。

我相信,IMF的研究部门是看到这些信息的,在这种情况下还希望中国拿出1万亿美元救房市,非常不切实际。

中国政府为何断然拒绝IMF的建议?

自从2009年中国总理温家宝推出五万亿救市计划以来,地方配套资金高达20余万亿,这些资金的大部分都投入房地产,导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飚升,房地产市场成了一个巨大的货币储水池,高度泡沫化,此后几经调控,都无法改变中国的经济定势。习近平上任之后,曾说过“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想改变中国经济过份依赖房地产这一定势,几轮调控都劳而无功——因为地方政府过份依赖土地财政、银行深陷地方政府举债(用于“七通一平”的土地开发)与房地产公司的天量借贷、个人住房贷款的债务网络当中,当局害怕引发金融震荡,每次调控都半途而废。

直到近三年,中国经济有了别的出路,中国当局才放弃救房地产。这条出路从开始铺设到见效,前后花了十来年时间。李克强主政国务院时,于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方向是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从房地产转向科技和制造业,此举获得习近平肯定与支持,多次在讲话中提到中国要发展制造业(实体产业),中国经济开始了脱虚向实(见本人文章《中国行业整顿的即期目标:脱虚向实》,RFA,2021年8月14日)。近三年支持中国出口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就是中国政府不再救房市,将有限的政府资金投入扶持制造业的结果。

中国政府不接受IMF建议的原因

中国政府不接受IMF建议的原因有多种,简述如下:

1、中国政府需要对地方实施巨额转移支付,让地方政府还能维持核心功能的运转。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2万亿元,就是出于这一目的。目前,地方政府正在过“紧日子",想方设法精兵简政,比如广东省公务员集体降薪25%;山东省河南省近日发文,要求该省属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转制为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合同制员工。

2、中国目前正遇财政困难时期。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达40600亿元。已经声明,这样可使全国公共预算支出28.5万亿元,增长4%,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必要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不计入赤字,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3、积多年对房地产市场反复调控之经验,中国当局已经意识到,继续向房地产注资施救是饮鸩止渴。与其花费巨资去救一个注定要破灭的泡沫,不如集中力量财力扶持国内企业转型。

西方观察者一直认为不救房地产中国经济会出大事。他们虽然观察到中国制造充斥世界,一致批评中国产能过剩,现在也有部分媒体评论意识到国家补贴是中国制造强大的原因,8月5日,《华尔街日报》在《中国对制造业的扶持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一文开篇就更出:“据估计,中国每年向本国工业投入的资金几乎相当于国民收入的5%,这一比例是第二大投入国韩国的六倍。除了补贴,中国企业获得的国家支持还包括低息贷款、税收减免、廉价土地、廉价能源和股权融资帮助等”,但他们可能认为中国政府财力雄厚,能够兼顾所有破口,IMF提出的要求中国政府拿出一万亿美元拯救房地产,可能是出于这种认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部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