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房企都没有了工作岗位。(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7月4日讯】“要么失业,要么接受现在1/3的年薪。”
现在这是摆放在阿翔面前的选择,也是阿翔从来没做过的选择,上海恢复堂吃的第一天,我又和阿翔吃了顿烧烤。
阿翔在我们这个行业里算是地产高管。
集团区域的营销总,行业内也是老前辈,曾经也是无限风光的地产操盘手。
今年年初的时候,因为和老东家不开心,3月份辞职了。
裸辞。
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裸辞,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为找工作烦恼过。
过往履历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几乎能够为不同的企业创造价值,这也是每次他有信心敢出来裸辞的原因。
但是这一次到现在三个月的时间,阿翔和我说:我没有接到任何猎头的电话。
01
工作机会都哪里去了?工作机会全没了。
并且不是上海没有工作机会,整个房企都没有了岗位。
现在房企内部有了一个原则,对于集团体制内的编制:
要么下沉要么裁掉。
而下沉的目的也很简单,做得好帮公司省掉了成本,做的不好目的还是一样:也是裁掉。
而如今仅有的正在招人的,就是那些地头蛇企业。
如今他们有了不少合适的土地,需要足够的操盘手,但是他们愿意开出的薪资,基本上是阿翔正常时候的1/3。
因为项目没难度,单纯就是执行而已。
标准化产品标准化需求,当然因为有着一二手的落差,去化没有了难度。
甚至在无数个地方,七八个项目共用一个售楼处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员编制只要过去的一半就够了。
编制只要一半,单位成本只有三分之一,这么算下来企业的人力成本直接降低了80%。
这种方式已经在老板内部达成了共识。
但是这样的落差让阿翔难以接受。
如今一个地产人的价值在老板和员工之间产生巨大的分歧。
当一家开发商选择保守发展之后,开出高薪也就变成不可能的事情。
失业还是返贫,这成为了如今阿翔们必须要做的选择题。
行业内留下的岗位越来越少了。
因为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问题。
今年3月的时候,无数房企内部已经喊出了熬过630的口号,几乎今年所有的债务都在六七月需要兑现。
而半年报的成绩也直接折射企业的信用等级。
如果营收预期不可控,那么裁员保成本则成为必然。
02
这背后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老板们都低估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阿翔有过一句话:两个月,足够让一家开发商死去。
两个月停摆的影响让很多房企的大本营颗粒无收,然后所有城市的流动人口骤停也中断了很多外溢客户的转换。
包括大量的文旅类项目和小镇类项目。
停下来之后想要再启动也比想象中艰难,客户信心,客户购买力,客户基数,一切基本面都改变了。
这种信心的恢复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解决的。
在很多老板眼里,楼市的基本面已经变了。
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却等不起这两个月。
为什么要裁员,可能真相就很简单:发不出这两个月的工资。
现在很魔幻的一件事,作为一家规模多少亿的房企,集团老板就盯着某个具体的项目开盘情况。
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盘子里的楼盘可能就一两个是有利润的,所以其他项目卖不卖无所谓,那个有利润的开盘回款成了关键。
“用一次项目开盘,来发团队的工资。”
如果这一个项目不好或者开不了盘,可能整个公司就没了。
开不了盘,地产人也要开始讨薪了。
03
所有的人群里,最为动荡的是一大波90后地产人。
这是一个老板给我的答案,他说:90后从业者开始,他们没有经历过2008年。
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现在这一波地产人,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危机。
而在老板眼里,现在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危机。
90后从业者入行就是2012年,从这个点到2020年之间,行业几乎没有经历过大的风波,每家企业借势而起都在经历各种造神运动。
疯狂是主旋律,也因为如此从业者的能力主要也是乘风而起顺势而为。
对行业的敬畏,对周期的谨慎似乎是这一批地产人不太有过的心态。
也因为如此,现在的老板在审视自己团队的时候也非常的小心。
所以我经常看到的状态就是,裁掉一波90后,然后让集团内80后的高管下沉一线去操盘。
不仅如此,90后在被裁员之前,多多少少也被老板收割过。
要么之前买过公司的理财,要么之前被逼内部员工购房。
被裁员之后补偿金是能够正常拿到的,但是之前的理财款遥遥无期,内部员工的购房,想要退也变得非常艰难。
企业和员工之间出现了剑拔弩张的样子。
最近一些机构的,相关政府部门的,运营办公楼的,人事局的也不知道为啥都来问我,关于大虹桥房企到底会不会死。
因为他们担心,按照这样的趋势会出事。
不论是仲裁的,官司的,维权的,以及各种极端案例。
他们需要做好各种预案,以及各种最坏的可能。
问的多了,我也开始焦虑了。
或许情况可能比想象中还要糟。
我想了下说可能会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就是可能就是这两个月会发生的是事情。
好消息就是,可能两个月之后,也就习惯了。
04
这一波地产人的离开也面临着他们被迫转型。
我看到了他们在各个条线上的流串。
有从营销口去到办公楼的,也有从品牌口去到物业公司的。
每次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选,他们都会说给自己一点挑战的空间。
但是真实的答案或许他们自己也知道,被迫无奈或许才是真实答案。
选择办公租赁也好选择物业公司也好,已经算得上足够的体面。
因为还在核心产业链,因为还算是所谓甲方的角色。
地产人真正离开房地产这行的少之又少,虽然过去几年一直是一边吐槽一边赚钱,但是真的想要跨行业跳槽的少之又少。
因为出去之后发现不适应。
出去之后没有合适的,留下的都要减薪,所以从业者都在思考:我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不知道各位最近有没有看抖音,有无数地产人开始拍起了短视频做起了ip流量,全都真心诚意分享着自己的从业故事然后求着用户点赞关注。
已经有大量甲方从业者失去了阵地开始下沉做起了乙方。
我和阿翔开玩笑说,2022年一定是地产乙方最内卷的一年,因为所有的甲方都来了。
房地产这行肉眼可见的几个趋势,眼下只剩下几个。
渠道、ip流量、一二手联动,二手房带看……。
而所有的红利放眼望去,都和购房者有关,都和开发商无关。
也就是说虽然他们已经老去,但是过去这段职业经历对于这一次他们的被迫转型一点作用都没有。
我问了一个从甲方下沉做网红的大姐,如何做到从过去的温文尔雅变成在镜头面前声嘶力竭喊麦的状态。
她就回了我一句:因为有房贷要还。
05
行业的动荡似乎也有了传染效应。
我一个在互联网大厂上班的朋友前阵子和我说,他也被裁员了。
当然互联网公司用了一个比较洋气的词:毕业。
做了五年,他从大厂毕业了,公司给到的理由是:未来内部没有这个岗位编制了。
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在这家公司工作之前,他就是一个有着十年经验的地产人,在一家地产乙方做广告推广。
当初离开就是因为不看好房地产的未来。
他有点无奈的和我说:当初逃过地产裁员没想到最后没逃过互联网裁员。
这仿佛就是一个穹顶笼罩。
当整体大环境没有那么乐观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断臂求生的状态,某种程度上这是行业的一次人员大洗牌。
后来阿翔和我说,他看到其他行业都开始流行内卷,他居然开始羡慕。
因为房地产这行如今连这个机会都不给。
行业的骤降突如其来、猝不及防,而现在的我们似乎都没想好,自己的下一站到底要去哪。
大概十年前,我和阿翔喝酒的时候开过一个玩笑,说二手房中介的从业门槛实在太低了,未来人员淘汰势在必行。
而十年后的今天,二手中介的从业者到底增加还是减少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房地产从业者数量的锐减实实在在的摆在眼前。
谈不上风水轮流转,但也是天道好轮回。
06
“没想到,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这是阿翔喝醉之前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真叫卢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