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孩子的“恐惧”转化成“勇气”?(图片来源:Adobestock)
“妈妈,我好害怕……”如何陪伴孩子面对恐惧,将情绪转变成能承担责任的勇气?
编按:当孩子产生恐惧的情绪时,若是没有家长适当的引导,孩子久了之后会无法面对恐惧,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恐惧后面有着非常可怕的怪物,不能不戒慎恐惧,到底父母该如何带领孩子向前走呢?
以下为作者带孩子川川出游时,川川在餐厅奔跑之后,隔壁桌一支正在充电的昂贵手机,就这样硬生生被糊涂的川川大力扯落,砸向地板,萤幕产生破裂,这时候家长如何不陷入自己的情绪,陪同孩子在恐惧笼罩之下还能勇于承担责任?
邻桌的叔叔迟迟未归,川川的恐惧在时间的堆叠下,一直增长。餐点陆续上桌,她也提不起劲吃饭。
最后,叔叔回到座位了,我这才知道原来他是老板,刚刚去厨房帮忙,因此迟迟没有回来。
看见叔叔回来,我拍拍川川:“去吧,去跟叔叔道歉。”(界规)
川川小声的说:“我会害怕,我希望你陪我。”(听情)
我:“好,但你要自己道歉喔。”(界规)
川川把头压得很低很低,从喉咙里发出“嗯”的声音,表示知道。我牵着她起身去邻桌。
身后的阿凯,以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对他母亲说:“好可怕,我不敢看。”面对恐惧,旁人看了都感到害怕,更何况是当事者。
然而川川却勇敢面对,没有逃避,也没有找各式各样的借口。她理所当然去面对恐惧后面可能带来责罚,或者,带来意外的礼物。
川川的勇敢,其实是来自平日生活的训练。
我对孩子有着“宽广的接纳”与“无期限的等待”,以此做为教养的底蕴。无论孩子做了什么,我都宽广的接纳。在接纳之后,则是面对责任的承担。
说的简白些,“我接纳孩子会出现的各种行为,接纳之后,便教导孩子承担行为后的责任”。这一来一往的差异是,孩子有了家庭的支持与依靠,内在是有力量的,于是更能面对困境。
这样的陪伴会形成孩子强而有力的惯性。孩子会大胆冒险,也会细心思量后果,更明白自己所需负担的责任为何。
我带川川去面对叔叔,我向叔叔开了口,为川川开启一扇窗:“不好意思,孩子有些话想跟您说。”
叔叔非常友善的弯腰问川川:“怎么了?”
川川很自责的对叔叔说:“你的手机,我弄坏了,对不起。”(负责)
叔叔很友善的回应:“没关系,小事,不用担心,没事的。”
离开前,我对叔叔再三表达歉意,赔偿的部分可以怎么做,请他务必告诉我们。叔叔表示不用担心,我才带着川川回座。
回到餐桌时,我安抚川川没事了。川川却很苦恼的反省:“为什么我老是不小心!”许多父母在面对这句话时,说教魂会上身,会将自己的应对切换为“超理智”的说教模式,仿佛要将道理牢牢印在孩子脑里。
然而面对川川这句话,我则将它视为珍宝。我将这句话提升为资源,从资源当中让孩子记得这份省思,这远比说教更能让孩子成长。
我对川川说:“川川,这是个礼物,而你得到它了。”(心价值)
川川:“什么意思?”
我:“你懂得省思,你说出这句话,表示你深刻的去思考了,对吗?”(欣赏)
川川点点头。
我:“那你想到原因了吗?”
川川:“我跑太快,都没有看路,我下次会走慢一点。”(觉察,反省)
我:“是啊。你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下次会努力试试看吗?”(核目标)
川川:“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做到,但我会试试看。”(听事)
我:“你愿意试试看,就表示你愿意努力,这是很棒的礼物呀!虽然刚刚很害怕,但你勇敢去面对了,而且还认真思索。你得到思索过后的礼物,这是你很厉害的地方。”(心价值)
川川:“但我刚刚要吓死了,我好怕叔叔会骂我,会要我赔钱。”(听情:恐惧)
我:“万一真的是这样,我也会陪着你。”(陪伴)
川川:“妈,我爱你。”(渴望:爱)
我与川川的对话,停留在爱的连结里,没有说教,没有指责,没有丝毫不愉快,川川还因此有了深刻的学习。这场考验,对我和川川而言,都是珍贵的经验与礼物,只有面对了,才能得到它。
本文整理、节录自李仪婷《萨提尔的亲子情绪课:以爱的对话,陪孩子走过情绪风暴》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天下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责任编辑:帝佐 来源:天下文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