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架时别急着判定对错 “同理情绪”才能增进彼此关系(组图)

作者:李仪婷 发表:2020-01-02 09: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小孩看待事物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没有谁对谁错的分别。
小孩看待事物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没有谁对谁错的分别。(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孩子吵架时别急着判定对错 “同理情绪”才能增进彼此关系

文/李仪婷

●核对再核对 化解手足战争

面对手足争执,反复利用简单的核对三步骤,
理解孩子委屈,创造巨大的“陪伴”力量。

大部分手足发生争执时,孩子要的不是父母的介入,而是父母的聆听。唯有聆听,父母才能理解孩子内在的委屈和难过的感受,父母只要靠近这份感受,孩子就有了支持,手足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因此在面对手足冲突时,介入的大原则是,“只要与生命没有牴触都是小事”,父母便不需要介入孩子的战争。若真的介入了,也不做裁决的法官,试着“让问题跑一会儿”,让自己停顿下来,借此整顿纷乱的内在,以较好的状态去面对纷争。

哪家孩子不吵架?如果手足间的争吵是无法避免的,父母何不调整看孩子争执的目光,避免让情绪被孩子的战争牵动,毕竟孩子间的吵架,也是活力的象征。

一旦调整看待孩子冲突的“观点”,内在就会多一份稳定,即便孩子来到父母面前寻求帮助,父母也能多一份优雅。

至于父母该如何介入手足冲突?只要反复使用“核对三步骤”:反复倾听、复诵、核对。

孩子吵架时别急着判定对错“同理情绪”才能增进彼此关系
(图片来源:天下文化提供)

一日,家里两姊妹不知道何故吵起来了。

姊妹争执声愈来愈大,最后妹妹几乎崩溃尖叫着跑来找我。

我问妹妹川川:“怎么了?”(核对)

川川:“姊姊打我,还把我的拖鞋踢走。”

我认真聆听川川的哭诉,姊姊三三却因我的认真而焦急了,她赶来想跟我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我对姊姊摇摇头,请她等一等,让我先好好聆听完妹妹的悲伤,等等再回头听她说。

于是,川川有了一段完全不被打扰的时间,好好将事情的缘由钜细靡遗说了一遍。

我:“你被姊姊推,鞋子也被踢远了?”(复诵)

川川猛点头。

我:“遇到这种事,你很难过吧?”(核对感受)

川川委屈难过的点头,仿佛心事终于有人明白。

我:“你被姊姊推的地方,痛吧?”(核对伤口)

川川继续点着头。

我:“让我看看你痛的地方在哪儿,有受伤没有?”(核对伤口)

川川:“姊姊推的地方不痛,也没受伤,是姊姊打我的地方比较痛,因为姊姊是用脚踢我,很痛。”(倾听)

我:“姊姊用脚踢你?”(复诵)“让我看看你被踢的地方。”(核对伤口)

川川卷起裤子,小腿肚果然呈现红肿的样貌。

我:“唉呀,腿都红了,看起来很痛呀,难为你了。你一定没想过会被姊姊又推又踢的吧,你应该不是故意要惹姊姊生气,但姊姊就是对你生气,还踢你,你一定感觉很委屈吧?”(复诵+核对感受)

我帮川川点出了她心中的想法与委屈,她因此泪流不止的猛点着头。

借由我的核对,川川内在的委屈与愤怒,被轻轻碰触而化解了。不多久,她就稍稍绽放了笑容。一旁的三三却忧虑的看着我。

我说:“你看起来心情很不好,怎么了?”(核对感受)

三三:“妈,我觉得我踢妹妹时并没有很大力,我不知道她的腿为什么会这么红,我不是故意要踢她,是她自己站在那里……”(倾听)

我笑着看她:“你很紧张?很怕妈妈骂你?”(核对观点)

三三点点头。

孩子吵架时别急着判定对错,“同理情绪”才能增进彼此关系。
孩子吵架时别急着判定对错,“同理情绪”才能增进彼此关系。(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我想三三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川川在诉说的过程里,我认真聆听的举动,让三三感觉妈妈一旦相信妹妹的话,肯定会对她的看法产生偏颇,因而认定做错事的是她,进而责罚她,是以她很紧张。

但是对我而言,妹妹有妹妹的观点,姊姊也有姊姊的观点,两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没有谁对谁错的分别,我只是在孩子有情绪时,给予认真的倾听,并且核对她们争执的故事里我听不懂的地方。

三三动手推人的行为,我们透过来回的核对,达成协议,过程中没有责骂,因此我始终贴近孩子,两人都没离开彼此。

爱一直跟在三三左右,因此对话过程,三三既抒发了自己的委屈,又得到妈妈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快速进入觉察的层次。原本姊妹争吵的问题,姊姊也能自己想到处理的办法,不再是艰困的问题。

面对手足争执,反复利用简单的核对三步骤:倾听、复诵、核对冰山各层,就能创造出巨大的“陪伴”力量。

在核对的脉络里,能够使用的句子没有上万也有成千,因此对话只要是以“贴近”孩子为导向,而不是以“事件”为导向,大抵都会是好的对话路径。

什么是以贴近孩子为导向的对话?什么又是以事件为导向的对话?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孩子跑步跌倒了,若以贴近孩子为导向的话语,父母会说出口的是:“还好吗?有没有受伤?”(关注孩子)

若是以事件为导向的对话,父母说出口的关心便会成为:“你看你,早就叫你要慢慢走,你不听,现在跌倒了吧,活该!”(关注事件)

两种对话,差别在于关注的事物不同,说出来的话语方向与感受也就大不相同。

生活中,处处可见以“事件”为导向的亲子对话,但话语是活的,只要将“关心事件的话语”停顿三秒,转个弯“换句话说”,以“关心孩子”为对话目标,亲子间的情感也就能一点一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本文整理、节录自李仪婷《萨提尔的亲子对话》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天下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责任编辑:帝佐 来源:天下文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