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公司4年成世界500强 又过4年破产了(图)

发表:2021-01-27 22: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钢铁 天津 渤海钢铁
中国对钢产量的执念还是很深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1月27日讯】早年间,中国对钢产量的执念还是很深的,天天惦记着把产量搞上去。那时候的钢铁,就是现在的芯片半导体,都是先进生产力的化身。

比如说1958年,中国为了实现年产1070吨钢铁的目标,不少地方大炼钢铁,家里做饭的铁锅都被砸了去炼钢,有厂子的地方追加投资、没厂子的地方就地竖起高炉,声势很浩大。

这个搞法,产量是上来了,但浪费太大,因为多数“钢铁”都是废物,全民搞芯片不现实,全民搞钢铁也不现实。

痛定思痛,最后只能考虑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规划。

华北和东北就是不错的选择,煤炭、矿石资源丰富,工业底子深厚,铁路运力发达、离渤海湾还不远,很适合钢铁产业的发展。

借助这些有利条件,产量慢慢就赶上来了。1950年的时候,全国的钢产量不过才61万吨,等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二百倍不止,足有12850万吨之多。

后来就成了绝对的世界第一,其他国家的钢产量打包也赶不上。

但是新问题又来了。

虽然总量很大,但是公司大而不强,2008年有了四万亿,2009年的时候,趁势就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做大做强。

这个文件里,提出了一些发展目标:

比如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集团、武钢集团等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也能理解,那段时间,咱们刚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回过神来,头一位的任务就是抓经济生产、想办法复苏。

那就立刻行动吧。

当时天津有四个大的钢铁企业——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既然要做大做强,当地就计划把这四个厂子合并重组,时间短声势大,好事情啊!

于是在2010年的7月的时候,领导拍板,四家企业合并,起了个很好的名字——渤海钢铁

渤海钢铁的起点不可谓不高。

业务覆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金属制品生产等方方面面,能力不错规模不小,成立之后,还从8家银行拿到了总计1000亿元的授信额度,实力杠杠的。

合并之后只过了4年,渤海钢铁就在2014年闯入了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排名327位,第二年更进一步,排名304位。

按照一般情节,接下来应该是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合并、收购、重组这些大动作的成功率不算太高,文化、组织冲突不少,财务报表怎么合并、合并了之后谁说了算,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了,有的光处理文件就得花上一两年。

渤海钢铁也不例外。

因为合并的很突然,当时就有不少人都把这个事说成是“拉郎配”。

啥叫“拉郎配”呢?其实就有点类似包办婚姻——两家长辈凑在一起,三言两语就把亲事定了,后面的日子保证得出问题。

拿“钢铁管冶”这四家厂子为例,其中天津钢管算是里面的优等生。

在石油管套等钢管产品这一块,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像欧洲V&M公司、日本钢管联盟、阿根廷Tenaris公司这些曾经垄断全球市场的巨头,研发实力、生产规模啥的也算是位居全球前列。

剩下的三家厂子就差了不少,产品竞争力一般,经济效益也一般般。

如果说问题仅仅停留在生产层面,也还好办。只要上面把规划制定出来,下面该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吧,可偏偏到了这一步,内部阻力又冒出来了:

比如说,大型国企是有级别的,渤海钢铁以及天津钢管、天钢集团、天铁冶金、天津冶金四家子公司都是正局级单位,到底是谁说谁听呢?

虽说四家子公司后来都降成了副局级,可协调起来还是很困难,再加上各自权责范围在新规出现后依旧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整合起来怎一个复杂了得。

内部问题的盘根错节,甚至直接拖延了跻身世界500强的速度——他们2014年成为500强,直接原因可能是他们直到2013年才合并了财务报表。

以前大家各干各的,冷暖自知,现在合并了,业绩直接决定子公司在集团里的地位,于是大家都开始一心一意搞生产,抓规模。

这不是挺好的吗?问题也不少,因为搞生产需要投入,钱从哪来呢?

借吧。

拿天津钢铁来说吧,他们在2013年之前新建两座两个电炉、一个高炉、一个烧结,资金当然是来自金融机构贷款,由渤海钢铁提供担保。

其他三家也都是差不多的思路,上面号召,又有政策支持,于是大家都在借钱扩产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不担心还款问题吗?当时是不担心的,集团担保、金融机构热情很高,再说了,一旦投产那利润不是咔咔就来了?有啥可担心的呢?

天不遂人愿。

这边他们拼命借钱扩张,另一边产能过剩,价格越来越低,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没法看了。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2007年是7.26%,2011年是2.42%,2012年是0.04%,2015年降到了-2%——越干越亏,干的越多亏的越多。

产能过剩,那银行自然就是信贷收缩,结果,依赖投资拉动的当地经济就有点扛不住了:

2010年天津GDP增速17.4%,工业总产值增速31.4%;

到了2014年,这俩指标已经回落到10%和7.3%,近乎腰斩。

据说在当时,当地还曾经召集过金融机构开会,要求大伙继续支持天津钢铁行业的发展,听话听音,有的外资银行一下就猜到了真相,立刻开始抽贷、甚至间接引爆了渤海钢铁的债务问题。

这么一来,潜藏的问题就彻底兜不住了。

问题有多大呢?

大家一统计,短短几年时间,渤海钢铁涉及的金融债务金额足有1920亿之多,债主有105家,一大堆银行、信托和上市公司踩雷,不过最惨的还是天津本地的金融机构,几乎是集体沦陷。

这个坑太大了,地方上也兜不起这个底。

2015年天津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2667亿,本身那几年里就因为滨海新区这些项目就花钱很多张,要是钱都拿去填渤海的窟窿,日子还过不过了?

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先把还有救的四家厂子“拆”出来。

2016年4月,渤海钢铁被天津市政府正式拆分,天津钢铁等四家国企重新各自独立。从挂牌合并到再次拆分,仅仅过去了6年的时间。

为啥这么短时间搞出这么大窟窿呢?

估计天津当局也挺迷惑的,于是对渤海钢铁及四大子公司派出了巡视组。

于是问题逐渐暴露了,诸如内部管理漏洞过多,对资金、资产、资源、资本和工程项目的管理缺失缺位,“以钢吃钢”,甚至围猎国有资产等一些问题。

可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晚了,想办法还债才是最要紧的事。

一开始,当地也提了个解决方案:比如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进行二次重组,再把不良资产由天津津融投资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接盘处置,至于剩下的贷款,就请机构进行展期、再下调10%利率。

金融机构也不是傻子,优质资产剥离出去剩下的不就是个不值钱的空壳么?所以这个重组方案就被债权人们给否了。

等到了2018年8月份,折腾了好几年的渤海钢铁正式进入了破产重组程序。在那之后,又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渤钢系”企业第⼆次债权⼈会议才表决通过了《渤钢系企业重整计划(草案)》。

这次是因为有人接盘了,根据重整计划,唐山德龙作为投资人,出资200亿元重整渤钢,其中160亿元现金清偿债权,剩余40亿元补充运营资金。

到了这一步,这个大国企背后的债务惊雷才算是在混改之后尘埃落定了。4年干成世界500强,4年后又破产了,8年时间搞出小2000亿的大窟窿,也算得上是一个新纪录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大猫财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