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圣孔子之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维基百科)
泰山乃名山之一,山中有着各色已脱离凡界之灵。有的儒者生前饱读圣人之书,但在百年后又未能最终进入更高境界,便在一定境界中受灵界之委讬而掌管一方之众生。若恰遇前世有缘之不错的书生,便会显灵授之以先圣之学的精要。
过去有个读书人来到泰山的一个陡峭的山崖边,忽然听到从石壁中传出说话声:“难道有转世的人来了吗?”又听一声震响,石壁从中间裂开,现出了紫贝美玉装饰的宫阁楼阁,耸立于山顶,一位年老的儒者顶冠束带下来迎接。
读书人不禁感到奇怪而有点儿惊怕,便问老者这是什么地方。老者回答说:“这是经香阁。”读书人不禁疑惑地问何谓经香。老者答道:“这话说起来就长了,请随我进去坐下来慢慢听我讲。”进到里面后大家坐定,老者精辟入里地谈到了圣人之学的流传。
“过去孔子删定经书,传教万年,于是诸经的要义、精微的言辞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授下来。汉代的各位儒者,因为离上古不远,所以能够阐释注解,因为他们还大概能够窥见先圣之心,而且当时风俗淳朴,尚未流于浅薄,而且也没有培植党羽而互相争名的习气,只是各传自己老师的学说,实实在在地追溯渊源而已。
流传到唐代时,斯文之风气亦无改变。到了北宋,刻了注疏十三部,为先圣所嘉许。大儒们耽心新说日日兴盛,儒家经典学说将渐渐失传,所以建造这个阁来贮藏它。
中间是初刻本,用五色玉做成匣子,是为了尊崇先圣的遗教;配上历代官刻的本子,用白玉做成匣子,是为了显示帝王表彰的功德都在南面。左右则是各家俬刻的本子,每一部书成,必定取初印精好的,按照时代次序入藏这个阁中,用青玉做成匣子,是奖励钻研古籍的辛勤,都在东西面。并且用珊瑚做成书签,黄金制作锁钥。东西两边廊屋,用沈檀木做小桌子,锦绣做垫子。
各位大儒的神灵,每年来观看一次,共同依次相坐在这阁里。后面三排房子,则是唐以前各位儒者解释经书义理之书,逐套编列,收入一个库房之中。
除此以外,即使是著述高与身齐,声誉荣耀超出当代之上,总听任他自己贮藏于深山之中,不得进入这门一步,这是先圣的意旨呵。
各种书籍每到子刻、午刻,一字一句都发出浓浓的香味,所以题名叫经香。因为一元旋转,二气交融,阴气起于午时的正中,阳气生于子时的夜半,圣人的心与天地相通。各位大儒阐发圣人的义理,它的精微深奥也与天地相通,所以互相感应。但必须是能传承这门学问的人才能闻到,其他人则不能。
世上的儒者对这十三部经书,有的焚油膏以继日光,钻研仰望一辈子;有的深推曲解,吹毛求疵,百般抨击,也各自因为他的性情学识的根柢不同罢了。
您四世以前做刻字工,曾经手刻过《周礼》半部,所以佘香还在,我得以知道您的来到。于是引导您遍看楼阁廊屋,用茶点果品来招待。”
到了送别时,老者对读书人说:“您善于自爱,这里是不容易来的呵!”话音刚落,石壁自动合上。读书人再回头一看,只有万峰直插天空,幽深不见人迹。
后来读书人回去后,将这一经历告诉了他的书友,不料书友却对此事嗤之以鼻,连说这事荒唐怪诞,不足为信。可见对于那些俗世之仅仅以儒业为谋食之道的读书人而言,他们被后世之俗见而遮蔽了自己的本来心智,故而耳闻灼见却无动于衷。
责任编辑:申思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