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成为众多人才各显其能的舞台。(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风云多变,战争不断,但却成为众多人才各显其能的舞台。如果让你回到战国时代,你是喜欢在一国出将入相,还是游走在列国之间,搅动风云呢?
战国时代的官制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大夫,大夫也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士,所以这四个阶层就是贵族阶层。并实行世卿世禄,爵位和封邑都是一代传一代,所以做官的都是贵族。
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弱,所以诸侯各国开始竞相称霸中原,出现七国争霸的局面。由于战国时期常有战争,所以各国纷纷招贤纳士,寻找有才之人。使得中国的官制也从世袭制度转为官僚制度。
百官之长--相 代表人物:李悝(魏)、吕不韦(秦)、张仪(秦)
“相”在春秋时只是一个小官,到战国时期就成为了百官之长,辅助君王总理政事。
楚国最高职位--令尹 代表人物:吴起、春申君
令尹是楚国的最高官位,既可以主持国政,有可以统领军队。这个职位一般只有楚王的亲戚才可以担任,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就是楚王的弟弟。但吴起是一个例外,吴起曾经在魏国做将军,后来投奔楚国。由于楚悼王一直很欣赏吴起,就直接把他任命为令尹。
三闾大夫 代表人物:屈原
三闾大夫是楚国特有的官制,主要掌管宗庙祭祀和管理楚国宗族子弟的教育。因为屈原担任这个职位较长,所以一般三闾大夫都是指屈原。
将军 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廉颇、白起、王翦)
由于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出现了将相分职,才有了将军这个职位。将军在战国时代是最高武职,仅次于丞相。但在秦国,大良造为最高武职,后来主要用作爵位名,白起、商鞅和公孙衍都被封为大良造。秦国只有在出征前才临时任命将军。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
“士”是贵族中最低的一个阶层。在战国时期,很多士人没有了产业(禄田),他们就靠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游走在列国之间,寻找能够让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因为各国的权贵人士都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寻找有才的人,而“养士”就是集中人才最快的方式。
所谓“养士”,是指权贵们长期供养这些有才之士,这些人也叫“门客”。在战国时期养士最多就是“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其中孟尝君的门下就有门客三千人。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些人也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文学好--文士
文士,是与春秋末年的出现的“百家争鸣”有关。在孔子之后,私人办学盛行,所以民间出现了很多有学识的人。他们周游列国,向各国传播百家之学说。
武功好--武士 代表人物:荆轲
“荆轲刺秦”中的荆轲,就是颜太子丹的门客。“士为知己者死”讲的就是武士的精神。
口才好--辩士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毛遂、李斯
战国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能言善辩的人。比如苏秦张仪的“纵横捭合”、“合纵连横”和“毛遂自荐”,仅用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其中毛遂就是平原君的门客。李斯更是凭借着游说和间谍术,瓦解六国,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出谋划策--谋士 代表人物:冯谖、范雎
战国时期的谋士众多。冯谖是孟尝君的门客,用“狡兔三窟”之计,让孟尝君稳定的做了数十年丞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重要的一步。
责任编辑:唐诗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