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 贸易战下全球经济再平衡 中国向何处去?(图)

原标题:大棋局,所谓贸易战,其实是全球经济重新平衡

作者:孙骁骥 发表:2018-04-08 09: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大棋局贸易战下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向何处去?
贸易战其实是世界经济秩序再平衡的大棋局(拍摄:Donarreiskoffer 维基百科)

【看中国2018年4月8日讯】最近的美元,在国际舞台唱了一出双簧戏。川普(特朗普)总统前段时间对媒体说,“希望看到强势的美元”,但是美元的表现是一路走弱。这与川普对外宣称的强势美元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川普的“美国优先”理念使得全球经济都对于未来抱有很强的不确定态度,尤其是最近他公开表示的对钢铁铝材征收关税以及对中国的提出的大额关税措施,更是引发忧虑。

以上的种种迹象,是不是预示着全球的贸易战真的会来临?在越加面临变化的未来,中国经济又会前往何处?

一、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何以形成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历程以及与之配套的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这有助于理解现在的“贸易战”本质是怎样一回事。

从历史上看,直到二战结束,随着美国的国力和经济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国家,美元才逐渐取代了英镑的地位,成为国际主要货币。

1947年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了美元直接和黄金挂钩、世界其他货币比兑美元的国际间货币交易准则。自此,美元凌驾于其他货币的时代正式开始。

不过,在二战以后,随着援助欧洲以及韩战、越战的爆发,陷入泥潭的美国愈加发现,美国经济正在遭遇越来越严重的负担,然而美元却大量的流向了自己的欧洲盟友和日本,再这么下去,其实是美国主动的帮了西欧和日本壮大经济势力。

因此在这个时候,美国不干了,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改变了过往的全球货币政策。

新的政策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国经过这些年已经看明白,就算美国让美元和黄金脱钩,也不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

毕竟经过多年经营,全球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了美国主导的体系。即使和黄金脱钩,资本主义世界仍然不得不接受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通货。

白宫前顾问布热津斯基曾在《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地缘战略》一书中说:美国多年以来向全球推广自由贸易和不受约束的经济竞争,这个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家普遍的“福利思想”,以及亚洲各国在经济上的保守文化。

受美国的影响,以欧亚为代表的全球各国都开始追求经济数字的增长和自由竞争的文化,日益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拼图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美国也以此巩固了全球的经济体系。

有了这个事实上遍布全球的“美国体系”作为基础,美元的发行实际上有机会变得更加具有随意性和可操纵性。

从理论上来讲,美元因为和黄金脱钩,美国的联邦预算也可以不受限度的扩大,换言之,美国的对外投资和国内消费可以任意膨胀,而不用有任何顾忌。债权输出给其他国家,美国自己则留下债务。

世界日益形成了美国主导的第三世界债务国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两大阵营,两者相互制约,形成稳定格局。长此以往,很多国家在多年以后也逐渐习惯了美国的高债务率和巨大的贸易赤字。

在这种特定的美元政策之下,美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发生改变。过去支撑经济的制造业逐渐从美国转移国外,美国只需要生产不需要任何实物支持的美元纸币,世界其他国家只需要生产可以用这些纸币购买的商品。

受此支配,全球各国的央行别无选择,只能用手中的美元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债券,为美国的国际赤字融资。因此,美国的国际赤字越大,新兴市场手中的美元结余就越多,不得不购买的美国债券就越来越多。

实际上,全球的美元左手倒右手,转了一圈又回流到美国财政部。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货币游戏之下,美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形成了高度的繁荣。美国的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不断把资本投入到日益金融化的美国市场,与此同时,全球的央行帮助美国财政部用美元融资(用于对外战争等大型开支)。

二、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全球贸易结构调整

在《货币与强制》一书里,经济学家科什纳认为,国际货币的作用在于通过经济手段让多国对于某一货币形成依赖,从而形成货币区,并且利用货币区的货币依赖性,来定向进行经济的扶持或破坏。

实际上,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依照对于美元依赖的程度将全球分化为了各个不同的货币区。掌控全局的大玩家,是美国自己。欧洲和新兴市场曾经试图挑战庄家,但并没有成功。

这种玩法玩的太久,逐渐令美国成为了一个金融越来越大,实体制造越来越小的经济体,加上不受限制的自由经济,终于在进入21世纪以后没几年就酿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目前的美国,在对这一切进行修正。

制造业外包的在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就是大量美国工薪族失业,在资本市场就是带来了美国经济多年来的高度投机化。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和矛盾,由此日益加剧。

实际上,国际贸易始终是一种博弈游戏。一个国家必须要放弃某些绝对的贸易利益,才能获得另一些更大范围的贸易利益。

美国利用美元政策退出了实体制造业,享受到的好处包括享受到更低价格的商品和劳务,以较低的支出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的企业可以更低的支出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了股市的繁荣程度,制造出泡沫。

那么,中国在这个全球的经济格局中曾经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一定程度来说,中国在2001年入世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是美国推行去工业化策略、将大量业务外包的结果。

外包的内容包括境外设厂投资,转口进货,补充加工等等形式,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经济成为了生产服务和消费两个部分完全发生在两个相距很远的地方。在这当中,外包业务最主要的国家就是中国和印度。制造业外包给中国,服务业外包给印度。

根据美国经济评论家费雪曼的估计,入世以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有超过12%是供给沃尔玛的。沃尔玛等超大型机构几乎占到美国零售业的四分之一,它们从中国采购的商品占据总量的近70%。

用毫不夸张的话来说,中国经济其实是美国开设的一个大型“海外分厂”,中国的商品出口价格决定美国商品的零售价。

中国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一度扮演了不起眼的“工厂小弟”的角色。不过,中国的最厉害武器是人口,在1990年代到21世纪前十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一直都具有数量庞大、结构年轻化这两个特点。依靠着超大数量的人口流量,这个“工厂小弟”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完成逆袭,依靠劳动密集产业积累下了巨额财富。

换句话说,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社会优势,在几十年时间内,改写了经济增长从“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再到“知识密集”的发展规律,让经济的增长方式从资本密集型“退回”到劳动密集型。

在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庞大农业人口基础上,中国发展出了加工制造业和高速的城镇化。在中国资本积累的最初阶段,城市人口只有10%,却硬是依靠着占据90%的乡村地区劳动人口,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所谓奇迹。

而当历史的进程走到今天,美国开始调整经济战略,过去执政的民主党所力推的全球化、全球贸易合作等等理念被扭转。传统价值观的回归,让美国重新回收制造业,用制造和实体业让美国再次伟大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川普的出现,就是这种变化发生的关键节点。

所谓贸易战,其实也就是全球贸易重回平衡,美国在贸易端让利的时代正式宣告结束。如此而已。

无论是过去的贸易盟友还是竞争对手,现在川普的态度现在都是一律用征收关税和贸易战的武器作为威胁。在谈判桌上屡屡亮牌的美国,最终目的是重新让实体业回流美国,强制结束美国向全球贸易让利的时代,对欧洲如此,对新兴市场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通过现象看到的,不仅仅是美国贸易战这张扑克牌,而是整个全球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本质。

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国2月的非农就业岗位增加31万个,这是近一年半以来最大的增幅。

细分行业来看:建筑业的就业情况最好,新增6.1万个岗位,为2007年3月以来最多。2月制造业岗位增长3.1万个,为连续第七个月上升。零售行业岗位跳涨5.03万个,为2016年2月以来最大增幅。金融业岗位增加2.8万个,为2005年10月以来最大。

可见,劳动力市场正受益于美国国内需求强劲、全球经济成长改善。可以说,美国政府推出1.5万亿美元减税计划后,美国企业信心满满。与此同时,工资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却并没有大幅上升,这说明减税政策下的美国经济正在以一种较为平稳的速度恢复,未来的加息也会以渐进方式进行。

三、川普的经济政策或将成为中国继续改革的契机

虽然川普是一个有争议的总统,但是他振兴美国工商业的基本经济战略,的确在就业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实在的提振了美国经济的表现。

川普一系列经济政策的结果,就是在收回全球贸易敞口的同时,这使得在十几年来并没有做好经济和制度转型准备的中国,完全的措手不及。

以2001年入世和2008年制定4万亿刺激方案为两个时间节点。中国分别通过加工制造业和公共投资拉动这两种方式,获得了两波明显的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

然而,在获得数字单纯增长的同时,中国并没有未雨绸缪,充分利用资本的积累主动谋求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而只是顺着既往的经济轨道滑行。

这种历史阶段性的错失造成了现在中国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必须以美国经济政策为蓝本,只能被动的应对。

以这次川普的经济改革为例,在去年12月参众两院通过税改法案后,市场普遍预期的几大效果现在全部都兑现:首先是资本回流美国,其次是全球政府不得不开始减税改革,第三是全球制造业的结构性调整,制造业高速往美国和低税率、低成本地区转移。

然而,中国却完全没有主动利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红利”进行相应的改革。例如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改善营商环境、使劳动力结构更合理化等等工作来提前预防这些问题。

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将无法依靠市场力量自然外扩,而只能反过来依靠行政力量不断内收,越来越具有关起门来发展的趋势。

但是,由于之前QE周期和货币持续放水带来的资产价格腾贵,内需消费能力已经被挤压到一定的程度,短期内依靠内需拉动经济重回过去的高增速,已和梦呓无异。种种因素累积起来,将形成一种可预见的、缓慢的整体经济下行。

虽然中国仍然可以依靠行政力量避免所谓“经济硬着陆”,但经济增速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一步放缓,已成为必然趋势。

总而言之,号称“计划经济”中国的经济实际上的表现是应变力严重不足、政策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具有散漫低效的特征;相反,号称“自由经济”的美国,其政策的持续性和计划性可以持续几十年以上的时间,并且是无论美国政府如何选举换届,我们都能从长时段的历史中梳理出清晰一贯的经济计划的脉络。

在全球经济结构经历调整的今天,中国不但面临资本外流以及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并且还将面临更大的外部贸易压力。

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18年2月的出口创下了三年以来单月最大增幅。在美国以“贸易战”作为谈判筹码的今天,这个数据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势必要想更多的办法以便在表面上保持一种“贸易平衡”:

例如扩大进口,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履行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兑现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承诺等等,尽量避免纸面上的贸易战成为无可挽回的现实。

当然,在全球贸易重新平衡的大棋局之下,中国经济的整体放缓并不是铁板一块。

但那些承担了“门户开放”作用的城市、地区和行业,会具有明显的优于中国内地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增长速度。涉及进口贸易、国际投资,尤其是新能源、医疗、电讯、教育、养老等等方向的产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利好。

从积极方面看,中国的经济或许会迫于外部压力而进行改革,进一步开放内地市场,形成更充分的行业竞争,如此,普通消费者将从中获利。

但如果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贸易战”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下行的原因,并且导致中国加强推行保守的经济政策,如此,整体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下降,普通人利益因此受损。但与此同时,内地的封闭对于粤港大湾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少部分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又是绝对的利好。

简单来说,变局和挑战的来临,往往也孕育着不同的机会。中国如何应对这次的全球贸易和制造业结构调整,会决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国内的基本经济走向,也影响每一个人的利益。是有计划的走向开放市场,还是有计划的走向开放的反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华启善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