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3月18日讯】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赴印尼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人数为205.9万人次,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印尼第一大国际游客来源。数据还显示,巴厘岛近年来是中国大陆游客最钟情的印尼旅游目的地,这个势头一直呈迅猛增长。
印尼政府十分注重开发巴厘岛的旅游资源,多年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巴厘岛是一个水清沙白,风景如画的地方。我们从网络上看到的关于巴厘岛的游记和照片,给我们展现的也大多是一个完美的度假小岛的形象。
巴厘岛景色(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巴厘岛景色(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巴厘岛海底景色(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然而最近,一个名叫Richard Horner的英国潜水爱好者,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巴厘岛……
今年45岁的Richard曾经是一名工程师,也是一个重度潜水爱好者,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Richard每年都会来巴厘岛附近一个名叫Manta Point Bay的海湾潜水。
这里盛产一种名叫蝠鲼的神奇鱼类,蝠鲼也叫魔鬼鱼,是一种长得十分扁的鱼类,Manta Point Bay的魔鬼鱼曾经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最大的魔鬼鱼体长可以达到8米。
开始的时候,巴厘岛的美景让Richard流连忘返,所以他五年前干脆定居在这里,常年与碧海蓝天为伴。
然而最近这些年,Richard却很少能够享受到美丽的海滩了。
他不久前上传的这段视频,说明了一切……
在Richard的视频里,原本碧蓝的海水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其中大部分是塑料制品。
潜水员在海水中没游多远就迎面撞上很多这样的塑料袋,可想而知生活在这片海域里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将会遭受到怎样的厄运。
Richard心痛地表示,这里的环境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变得一年比一年差,他在潜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被塑料袋困住的鱼类。
那些本来应该在这里自由自在游泳的魔鬼鱼,现在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寻找没有被垃圾污染的地方,Richard甚至还亲眼见过魔鬼鱼试图把吞进肚子里的塑料颗粒吐出来的场景。
无独有偶,一个名叫Lauren Jubb的妹子在巴厘岛东部的Nusa Lemobongan潜水时,也拍下了让人心碎的一幕。
这里曾经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风景如画,最美的是沙滩和海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潜水爱好者来到这里,投入海洋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然而就在不久之前,Lauren在潜水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个海洋垃圾场……
生活在这里的鱼类,也一样每天都面临着不小心吞食垃圾,或者被垃圾缠绕而死的情况。
到处都是垃圾: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装盒、塑料吸管……各种各样的塑料垃圾充斥着这里蔚蓝的海水。
一想到这些都是人类对这片海域和这个地球造成的,Lauren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这是我们人类留下的烂摊子,与其指责别人,不如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Lauren在脸书上呼吁道。
在不止是巴厘岛,在印尼的很多海边,垃圾堆积成山的景象,几乎随处可见,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垃圾的产生就成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巴厘岛的库塔海滩,曾经被人们誉为“金色海岸线”的旅游胜地,如今却成为了垃圾的堆积场,来到这里的游客,无一不失望地离去,而那些并不知情的游客,还在成群结队地赶来……
为了减少垃圾堆积对旅游业的影响,巴厘岛当局每天要出动700名清洁工和35辆大卡车,日以继夜地在海滩上清理垃圾,每天从这里被运走的塑料垃圾,都高达100吨。
这些塑料垃圾被从海滩收集之后,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降解和重复利用,因此也只能被运送到岛上距离海滩不远的一个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切都只能解决暂时的困境,殊不知那些被埋在地下的塑料,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土壤的降解,毒素还会进入到种植在土地里的农作物上……
那些漂流在海里,被海浪打成碎片的垃圾,会进入到鱼类的肚子里,最后成为人类的盘中餐……
这些受到污染的农作物和鱼类,进入到人类的身体里,将会诱发癌症和各种各样我们前所未见的疾病。
印尼是一个由1700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海洋垃圾排放大国,每年从印尼排放进海洋的塑料垃圾,就高达129万吨之多。
而在巴厘岛排放垃圾最多,位居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大陆游客。
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这是我们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唯一能做的了……
原本美丽如画的巴厘岛(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责任编辑:傅美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