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可以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的作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接续〈【道井然】中华针灸妙案趣谈(上)〉一文
“太乙神针”韩贻丰
韩贻丰,字芑斋,浙江慈溪人。他是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进士。工诗文,善书法,旁通医学,为清初针灸医家,尤赏识“雷火针”治病,并对之加以改进,名“太乙神针”,所治多效,乃有医名。他曾经为当时的司空徐元正治病,当时徐元正的症状很重,满面浮肿,口角流涎不止,说不出话,双腿沉重得不能迈步。韩贻丰为之诊脉后说:“你这种病非得用针灸治疗不可。”于是就让徐元正的家人拿来蜡烛,举手欲在其顶门上用针治疗,徐元正及其家人连忙举手阻止,说:“这里怎么可以用针灸来治疗呢?一定会很痛苦吧!”尽管韩贻丰坚持再三,但是徐元正和家人终究没有同意他的意见,韩贻丰不得不很遗憾地离开了徐家。
过了不久,徐元正和家人从其他途径闻知韩贻丰确实医术精湛,针术通神,于是就又一次去邀请韩贻丰为自己治疗。韩贻丰在徐元正的百会、神庭、肾门、环跳,风市、三里、涌泉等穴位针了二十一针。完全出乎徐元正的意料,等针刺完后,不但没有痛苦感,而且徐元正还感到身体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连声赞叹,认为是最好的效果了。周身的疾病,好像一下子都突然消失了。
甄权《明堂针灸图》助唐修笞刑
甄权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医学家,善于针灸。公元621年,唐太宗李世民平定河南,派李袭誉出任潞州的地方官。甄权作为医生,也成为李袭誉随行的征士之一。
有一天,甄权把他精心绘制完成的《明堂人形图》拿给李袭誉看,可惜李袭誉不懂针灸,未加重视。一次,鲁州刺史深受风患之苦,手无法拉弓,遍寻名医无人能治。后来找到甄权为他看诊,甄权便在刺史的肩隅穴扎针,一针扎下立即能拉弓射箭了;另外,深州刺史突患病,脖子肿大且喉管闭塞,三日水米无法下咽,甄权在其右手次指之端扎针,气息即通,隔天饮食正常。甄权诸如此类治病的例子,使他的《明堂人形图》声名大噪,也让李袭誉对针灸的神效印象深刻。
贞观初年时,李袭誉官拜少府监。一天,李袭誉向唐太宗详述《明堂人形图》之妙,于是,太宗命他主持修订,将甄权的《明堂人形图》加以校订、充实,且经甄权审定。公元630年,官方修订图文并茂的《明堂针灸图》终于完成,并呈献给太宗御览。
唐太宗很仔细看了《明堂针灸图》,发现人体的胸、背部是五脏经脉穴道集中之处,而臀部穴位则较少。唐太宗由此联想到,鞭打的刑法中,在隋唐时有五刑,分为死、流、徒、杖、笞。其中笞刑是最轻的,是以竹板或小荆条抽打背部或臀部,从十下至五十下,分为五等。笞刑虽然最轻却隐藏着危险,鞭背有可能将犯人误打致伤残或死亡。因此,仁厚的唐太宗为避免打死罪犯,就下令以后官衙行笞刑时只可打臀部,不可以打胸、背部。自此之后,公堂之上责打犯人都是只棒打臀部了。
艾灸肚脐可长寿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明朝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晟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面如童子”,毫无老态。金晟一开始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晟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
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原来,肚脐又叫神阙穴,是养生保健的一个要穴。经常艾灸肚脐可以调理脾胃,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从而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而且,艾灸肚脐对女性宫寒、月经不调等病也很有好处。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