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Flickr)
【看中国2017年5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陈秋颖综合报导)近日,“可燃冰”一词占据了大陆媒体的头条。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8日宣布,中国成功完成了可燃冰的试验开采工作,在技术上领跑全球。不过,有专家指出,可燃冰开采成本高,与开采成本低、储量充足的天然气相比,毫无竞争力。
据大陆官媒报道,这次试开采于5月10日开始,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试开采达到了连续一周产气一万方以上的指标。因此这次试开采获得成功,官方并宣称,中国在这一领域“领跑全球”。
“可燃冰”也被称为“甲烷气水合物”或“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像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如果有火源,可燃冰就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
央视报道指,可燃冰虽然体积小,但蕴含能量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100升可燃冰能让汽车跑5万公里”。不仅如此,可燃冰试采成功的意义也是“巨大的”——“它将会是继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的、我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会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开采成本高 中国可燃冰技术毫无竞争力
不过,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刘科指出,可燃冰并非官方宣称的那般“神奇”。
刘科在对微信公号《知识分子》表示,连续一周日产气超过1万方的战绩,“仅可以证明可燃冰能够开采,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井相比,这个产量很小。
至于“100升可燃冰能让汽车跑5万公里”的说法,刘科表示,不论如何计算,也不可能实现。100升可燃冰中天然气的含量不足20kg,按目前小型最省油的汽油车百公里油耗5升计算的保守方式来计算,100升可燃冰最多可以让汽车跑不到360公里,与5万公里的数字相差甚远。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最关键的是,开采可燃冰是否有竞争力。刘科指出,开采可燃冰,需要防止大量不溶于水的甲烷释放到环境中,以防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或冰山下的固体,并不能像天然气气田一样,采用自喷的方式开采。为了使天然气从固体的可燃冰中释放出来,这需要能量的加持,因此成本较高。
而央视所提及的“美国页岩气技术”,使得天然气开采成本骤降,北美的天然气价格较十几年前下降了近80%,目前已经探明的储量也足够使用150年。因此,“在能源储量充足,且其它能源成本皆降低的背景下,目前开采成本比较高的可燃冰是否应该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这本身就存在疑问”,刘科说。
事实上,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早已发现可燃冰,但都没有达到经济性开采的规模,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官媒误导 “领跑全球”是自欺欺人
网络热传的一位专家的评论文章,则直指官媒误导。因为此次开采无论是钻井技术和采气技术都是常规技术,只不过在适应水深和钻井深度上有所突破,但这与可燃冰开采没有关系。
开采可燃冰的难点,不是在于如何开采,而是在于开采的同时保护生态。因为可燃冰一般埋藏在海底,它的封存是靠温度即靠零度以下的低温结成冰而封存的。可燃冰上面没有任何盖层,只要温度升高了,冰融化了,水合物中的甲烷气就会从海底各处溢出来。如果出现大面积海底甲烷气溢出,就会造成生态灾难。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人去做这种试采工作,因为没有意义。
文章最后说,“明白了这一点,再看报道题目中的‘领跑全球’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