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终生栖心禅观与净土,得力于鸟窠禅师的开示颇为有力。(图片来源:Pixabay)
杭州西湖喜鹊寺鸟窠禅师,本名道林,諡号圆修。九岁落发出家,二十一岁到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来入陕西投韬光禅师门下。
多年后,道林座下收了一位侍者叫会通,会通虽出家日久,始终不能开悟。有一天,他向鸟窠道林禅师辞行,请求离去。禅师问他要去哪里?
会通回答:“往诸方学佛法去。”
道林禅师说:“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一些。”于是拈起身上的布毛吹了一吹,侍者会通就这样开悟了,因此世称会通为布毛侍者。
道不在遐,道就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夫。
《五灯会元》另有记载:道林禅师后来独自到秦望山,在一棵枝叶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鸟窠禅师。由于禅师道行深厚,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
白居易也是听了禅师的话,方才醒悟,终于明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确实是佛法的宗要,也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白居易终生栖心禅观与净土,得力于鸟窠禅师的开示颇为有力。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